口腔扁平苔藓临床治疗

/ 2

口腔扁平苔藓临床治疗

郑伟

郑伟(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脑血管医院电泵社区163001)

【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218-02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治疗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病损只发生在口腔,是口腔黏膜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患病率约为0.51%。好发于中年女性,但也有在性别上并无明显差别的报道。选取临床2011年以来收治的3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临床治疗满意,现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30例,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龄32~66岁,平均43岁;病史2个月~1年。均符合口腔黏膜病学诊断标准和分型。

1.2治疗

1.2.1局部用药糖皮质激素采用糖皮质激素药膏、药膜局部涂用或行病灶处黏膜下注射,具有一定疗效。采用莫米松糠酸脂、氯倍他索等强效糖皮质激素局用,起效快,缓解症状效果明显。他克莫司是由链霉菌产生的,属大环类酯类抗生素。是继环孢素A(CsA)以后发现的又一种新的强免疫抑制剂,具有与CsA相似的作用,其作用强度是CsA的10~100倍。0.1%的他克莫司是近几年来研究局部治疗OLP较多的药物。他扎罗汀属于第三代、受体选择性的芳香维A酸类药物,主要选择性地结合两种维A酸受体(RAR-β;RAR-γ),但不与维A酸X受体(RXR)结合,所以,毒副作用较小[1]。用0.1%的他扎罗汀凝胶局部涂,每天2次,治疗6例非糜烂型OLP,连续治疗8周,与对照组相比,病损显著缩小。主要的副作用是暂时性的局部烧灼感和异味。

1.2.2全身用药糖皮质激素减少淋巴细胞浸润减轻水肿,口服泼尼松或地塞米松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须慎重。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与激素合用时可降低激素用量。维甲酸是维生素A的代谢中间产物,有明显的角质溶解作用。口服10mg,每天3次。主要毒副作用为口干、头痛、腹泻、脱发、唇炎等。昆明山海棠与雷公藤同属卫矛科雷公藤科植物,前者能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减轻水肿,对炎症增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降低抗体IgG、IgA、血沉、抗“O”等功效。氯喹能稳定溶酶体膜,具有抗炎、抑制免疫等作用。口服0.125g,每天2次,有一定疗效。毒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头昏、视力模糊、耳鸣、白细胞减少等,严重的毒性反应有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且有致死报告。

2结果

3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经治疗,痊愈12例,显效3例,好转13例,无效2例。

3讨论

扁平苔藓发病率在口腔粘膜病中占第二位,该病在皮肤科门诊病人中占1%,其中50%~70%有口腔病损,但口腔科扁平苔藓患者中,同时有皮肤病损者只有10%。发病年龄不限,多数在20~6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本病呈慢性过程,一般8~12个月缓解,有的可持续十数年,病损时轻时重,并可间歇发作。.口腔损害最多见于与磨牙颊面对应之颊粘膜,特别是第三磨牙区,双侧对称发生,其次为唇、舌、腭、牙龈等。口腔基本损害为在发红的粘膜上出现小丘疹,表现为带有光亮的白色条纹,呈线状、环状、网状、斑块状等排列。丘疹稍高出粘膜,有光泽,呈蓝白色。条纹之间可见到相对正常的粘膜。口腔损害一般无自觉症状,多数被偶然发现,有的可有发涩不适感[2]。发生糜烂及水疱破裂时,则可出现疼痛,刺激性食物可使疼痛加重。根据临床典型特征,特别是口腔粘膜的突出表现及不同的病变类型,一般可确诊。对不能发现白色条纹状损害的病例,或怀疑有恶变时,可作病理检查。许多疾病的临床或病理与本病有相似之处,如盘状红斑狼疮、天疱疮、白斑等,应注意鉴别。

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有报告称口腔网纹型扁平苔藓自然愈合率达41%,但糜烂型无一例能自愈。因此,对萎缩型、糜烂型、疱型必须进行治疗。皮质类固醇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可局部用药、局部注射、全身给药或采用混合方法给药。局部用药是治疗扁平苔藓副作用少而且有效的方法,用倍他米松气雾剂、含漱剂或药膜,通常1~2周内即可减轻症状。损害区内注射能很快改善症状,对局部用药效果不佳者,可用强的松龙或去炎舒松液加等量2%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每周一次,两次后就有可能使损害消失或减轻。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转移因子、干扰素、免疫核糖核酸、锌等具有调节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使机体的免疫机能恢复正常,从而促进病变愈合。维生素A酸具有调节上皮细胞的代谢,使紊乱的细胞机能恢复正常,促使角质层脱落并变薄的功能,因而对扁平苔藓有一定疗效,但有报告指出,患者血浆维生素A酸大多数在正常范围内,其口服治疗机理并不十分明确。本药副作用较大,如肝肾损害、头晕、脱发、潜在致癌作用等。抗真菌药物,口服吸收后沉积在角质层,其治疗机理不详,可能与改善上皮细胞的代谢有关,同时由于病损部位大多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而灰黄霉素可抑制该菌生长,使损害环境发生改变,有利于愈合。

参考文献

[1]李秉琦.口腔粘膜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5-90.

[2]乔呜芳.口腔扁平苔藓两种治疗方法的比效.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2,18(4):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