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县级政府社会管理能力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3

浅谈新时期县级政府社会管理能力提升

王万龙

ImprovementofSocialManagementCapabilityofCountyGovernmentinNewAge

王万龙WANGWan-long(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湘潭411105)(PublicManagementSchoolof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411105,China)

摘要院作为连接中央与地方的纽带,提升县级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其有利于提升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Abstract:Countygovernmentsastheconnectinglinkbetweenthecentralandlocalgovernments,itisimportanttoimproveitssocialmanagementcapability,whichisusefultoenhancethesocialmanagementcapacityofthegovernment,safeguardsocialstability,resolvesocialconflicts,andpromote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economyandsociety.

关键词院县级政府;社会管理;政府社会管理Keywords:countygovernment;socialmanagement;socialmanagementofgovernment

中图分类号院D630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0-0166-020

引言我国已进入改革与发展关键时期,随着不断调整的经济结构,不断加速的社会转型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给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县级政府作为连接中央与地方的枢纽,所面临的社会管理问题多种多样。因此,县级政府如何实施社会管理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为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是目前摆在广大县级政府面前的重要工作。

1县级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县级政府社会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危机处理、执行上级决策、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信息获取和处理、培育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管理以及保护生态环境。

2县级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性2.1县级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只有县级政府社会管理能力有效提升,社会冲突才能最终得到化解,才能使得社会矛盾得到最终解决,人民群众才能真正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

2.2提升县级政府社会管理能力是改变政府社会管理薄弱状况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社会管理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政府单向管理模式在一些部门领导心中仍然存在,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片面解读,使得目前各县级政府只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了社会管理,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社会管理工作落后,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社会管理主体方面,目前政府仍然是社会管理的主体,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程度不高,而且存在严重的“错位越位”现象。在社会管理方式方面,目前大多县级政府社会管理手段较为单一,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其社会管理职能,缺乏完善的社会管理政策,不能充分发挥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除此之外,政府社会管理能力不高,社会应急机制不完善,遇到突发事故惊慌失措,不善于运用媒体引导社会舆论,导致小事变成大事。因此,上述问题充分说明提升县级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3现阶段县级政府社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1重经济发展速度,忽略经济发展质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施政方针,但实际中县级政府却将“经济建设为中心”片面理解为“经济建设为唯一”或“经济建设是全部”,而其他社会工作则无足轻重。然而经济发展只是整个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经济增长速度也只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指标。

3.2公共服务投入相对较少从目前县级政府社会管理实践来看,政府社会投资仍然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上,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相对较少,这无疑影响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优化,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的跨越。

3.3管理手段单一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建立的单向型管理模式的影响,县级政府的社会管理仍然习惯于采取单一的行政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但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社会问题纷繁复杂,这种单一的社会管理手段已经不合时宜,不能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也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容易导致行政执法人员行为示范,侵害群众利益等。

3.4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解存在偏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经济建设为全部”,片面的认为经济建设能够压倒一切,政府的角色也逐步向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变,推动经济增长成了衡量经济发展甚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指标。从县级政府的具体实践来看,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是扩大投资和建设规模,而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的投资较少,导致能源和原材料的国度消耗,人民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严重威胁。造成地方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发展低速发展的不对称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县级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

3.5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不完善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标准和考核依据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具有很强的指引作用,领导干部的考核制度是制约政府社会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首长负责制,部门领导对该部门的具体事务具有决定权。受这种不合理的考核标准的影响,广大县级政府将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经济发展速度、财政收入如何快速增长等,对社会事业发展的关注程度明显偏低。除此之外,领导干部的考核标准主要是由上级领导部门制定和实施,缺乏人民群众的参与,导致政府的政绩主要向上级部门汇报即可,而不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

3.6缺乏社会管理专业人才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特别需要大量受过专业培训的专业性人才。从目前地方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实践来看,社会管理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社会管理人才结个不合理。其次,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不足,现有的管理人员培训只注重问题的暂时解决,缺乏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导致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最后,管理人员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

4县级政府社会管理应遵循的原则4.1“社会协调原则”与“政府负责原则”“社会协调”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合。“政府负责”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其职能作用,负责具体的组织管理。包括建立健全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政策法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完善社会事业管理体制等。

4.2“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民群众切实关心的事情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如就业、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问题解决好、处理好,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4.3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原则要保证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并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就不得不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保证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在制定、实施、评估、反馈等全过程向群众保持公开与透明。政府社会管理改革的实施过程、改革效果的评估以及改革方案的调整与修正同样需要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公众利益的最大化,体现透明参与的原则。

4.4统筹兼顾原则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必须将领导干部协调处理各方利益冲突的能力作为出发点。在制定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要求,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真正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以及社会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起来。

4.5循序渐进原则社会管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既要明确短期任务和当前目标,又要明确长远发展的任务,做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4.6法治原则法治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构建的有效手段。推进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就必须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充分发挥法治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确立法律的权威性与至上性,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5县级政府社会管理的策略与完善措施5.1转变政府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是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发展能力则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是提升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前提。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以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社会全面、有秩序、高质量的发展。正确的政绩观与经济发展的质量密切相关,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求政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发展规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摈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重局部轻全局、重速度轻质量的观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善于在全局上谋发展,注重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推进。

5.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是政府完善社会管理政策的三个重要的方面。社会救济主要帮助生活在最低标准一下的人,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使其达到基本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社会保险主要为一般生活水平的人提供生活的稳定性保证,也被称为“第二道防护网”,故而有利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3促进政府社会管理组织和人员结构的优化调整社会管理组织结构,优化组织内部结构,减少社会管理成本。优秀的社会管理组织结构是顺利实施政府社会管理政策的重要基础。对于社会管理组织结构的调整,要坚持贯彻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实行有机统一的体制的要求,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构建合理的制度和机制保障。明确社会事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部门之间的分工,严禁内部机构职责重叠的出现。实行部门总协调,妥善处理部门之间的矛盾和争议。

5.4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评价体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发展与政府的社会管理相关政策息息相关。

因此必须建立完整的社会管理能力绩效评价体系作为衡量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这有助于各县级政府及时发现其社会管理方面的不足,督促县级政府加强对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严禁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将大众的满意度纳入干部的政绩考核标准,让群众的满意程度成为干部升迁的重要因素。

5.5提高政府社会管理的效率,改进政府社会管理方式政府对社会管理工作的大包大揽无疑会造成社会管理的质量下降、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在社会管理领域引入竞争机制也是近几年各国追求的目标,不仅可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压缩发展成本,提高管理效能。政府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在社会管理领域引入竞争机制:一是政府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之间相互竞争一方面不仅可以提高各部门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交流,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二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一些政府高度垄断的行业推向市场,政府通过制定行业规则维护竞争环境。三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政府通过将一些业务承包给企业,促进企业之间的竞争,以提高行政效能。

参考文献院[1]施雪华,孟令轲,汤静容.目前中国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1):73-79.[2]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J].新世纪领导者,2011(2):5-6.[3]丁元竹.对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7(9):14-17.作者简介院王万龙(1980-),男,甘肃金昌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方公共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