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建设土建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

/ 2

变电站建设土建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

陈建军马天芳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陇南供电公司)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变电站数量在不断增多,其建筑质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中,变电站建设土建裂缝问题较为严重,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才能减少安全隐患,提升整体工程项目质量。本文结合案例对变电站建设土建工程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变电站建设土建裂缝的成因展开了讨论,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旨在为施工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变电站;土建裂缝;原因;控制措施

一、案例分析

由国网西宁供电公司承建的青海电网在建重点工程北川河110千伏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在2016年8月份开始,北川河110kV输变电工程位于西宁市城北区,工程土建施工总建筑面积为1564.2m2,分地上二层。施工现场办公区域和施工区域分区隔离,安全网围栏设置有序,按照合同要求明确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建立了较为细化的环保机制和、安全劳动卫生机制等等,但是土建裂缝问题较为严重,基于此,工程项目对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和集中处理。

二、变电站建设土建工程概述

变电站土建工程项目中,基本质量是决定变电站常规化运行的重要因素,施工人员要对后期主体工程施工项目进行系统化分析。由于土建项目较为隐蔽,在上部主体施工项目结束后,才能进行土建操作,一旦其出现严重的问题,就会形成难以修复的情况,修补项目和稳固处理项目缺乏预期效果,也导致施工质量结构和监督机制之间失去有效性,甚至会增加项目返工的几率。另外,由于土建工程项目是一个较为繁杂的系统,在实际应用和控制过程中,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也较大。若是土建工程项目中基坑开挖以及地基加固过程不能符合预计要求,就会导致其基坑加固问题以及稳定机制受到影响。若是遭遇这种问题,就要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控制措施,确保管理维度和控制效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基于此,土建工程施工应加大与气象部门的联系,能结合实际问题建立科学的管理方式,有效因素施工造成的损失,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

三、变电站建设土建裂缝成因分析

(一)混凝土施工材料质量问题

在现有变电站施工中,相关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管理需求,升级控制措施,一般而言,墙体施工中加入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为了有效提升变电站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然而,由于砌块本身具有收缩性,且会随着含水量的减少逐渐出现一系列问题,干裂变形也会逐渐趋于明显,这就会使得整个墙体出现严重的墙体裂缝,需要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控制。并且,砌块材料容易受潮,而在受潮过后又会出现膨胀问题,导致墙体变形,使得工程项目出现裂缝。除此之外,砌块本身强度只占粘土砖的一半,整体结构属性较为特殊,质量并不稳定,是一种脆性材料,若是负荷超过允许值,会引起开裂,也是导致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1]。

(二)施工作业不规范

在变电站土建工程项目中,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产生的质量隐患较为突出,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其中,施工过程施工工艺选择问题最为严重,若是施工队伍没有对项目进行集中的摸底和技术处理,就会初夏结构和项目要求不符的情况,这也是裂缝产生的基本原因。土建施工地基处理不及时或者是相关材料的碾压不充分,都是导致基础组成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另外,后期施工中,前期施工项目较为容易受水侵蚀,就会引起基层沉降。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结合实际管理诉求进行系统化分析和综合处理,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土方回填系统的稳定性。若是土体选择不合理,则会导致土体出现不稳定现象而下沉,结构将使得主体局部受力不均匀,这也是导致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浇筑作业控制不合理,就会使得材料中的砂石含泥量过大,加之没有进行全面护理和综合防控,产生裂缝也是非常可能的。

(三)墙体表面积过大问题

近几年,多数变电站施工项目中,变电站墙体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能在提高整体性能的同时,温度及含水量的变化会使得整体结构中的变形逐渐增大,若是出现长时间积累,就会导致裂缝产生。而且,一旦温度变化后,材料之间的收缩与膨胀性能也会出现叠加,甚至会导致叠加裂缝的出现[2]。

四、变电站建设土建裂缝控制措施分析

(一)优化混凝土砌块材料管理机制

在砌块处理机制建立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管理要求和控制措施,提高材料选择机制的实效性,也就是说,选择施工材料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展开集中调研和综合化分析,积极建构系统化的建筑机制和管控体系。在搬运砌块的过程中,要保证时效性,控制在28天左右,然后投入施工。值得一提的是,在砌块运输到施工现场后,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将其进行摆放,保证规定效果的有效性,堆放高度控制在2米以下。若是砌块直接放置在室外,则需要进行集中的防雨管理,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控制措施,避免其被浇湿,从而有效提升管理效果和控制措施,确保不会出现物料混杂的问题。

(二)优化施工作业管理机制

除了要建立健全相关质量监督机制外,对于施工作业的流程和安全性也要进行集中管理,保证变电站施工质量整体有序推进,才能有效提高砌块的实际效果,在清理表面污染物后,提高整洁度和处理效果,规避其出现裂缝隐患,能将顶砖和梁底进行有效拼接,也就能减少墙体和顶砖之间出现裂缝,提高整体质量和控制效果,也能减少墙体的干缩问题,优化整体质量[3]。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要在抹灰操作结束后,对其进行集中的喷水处理,避免干裂导致缝隙。

(三)优化墙体表面管理机制

要保证减少填充墙体面积,才能有效降低温度和砌块之间的应力参数,从而减少墙体变形,有效避免结构出现裂缝。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变电站土建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管理需求,建构系统化的处理机制和控制措施,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优化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提高技术重视程度的同时,深度分析相关运行要素,并且提升整体管理效果和运行维度的实效性,也为变电站建设土建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科.变电站建设中土建裂缝的问题分析和措施[J].低碳世界,2014,22(16):77-78.

[2]高献.变电站土建工程常见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J].福建建设科技,2013,17(06):39-40.

[3]薛雪云.变电站建筑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科学之友,2013,11(1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