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外科治疗纤维肉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口腔外科治疗纤维肉瘤

常城

常城(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164000)

【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274-02

【摘要】口腔颌面部纤维肉瘤约占全身纤维肉瘤的15%,多发于颊、唇、舌、腭以及上下颌骨的骨膜和牙周膜,偶尔发生在颌骨内,主要见于下颌前联合、下颌角及骸状突,其次为上颌后部和上颌窦。目的讨论口腔外科治疗纤维肉瘤。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纤维肉瘤对放射线不敏感,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因纤维肉瘤术后复发率高,手术时需进行彻底而广泛的局部切除,包括周围的肌肉和骨质。一般淋巴结转移不多,但若确定已有淋巴结转移,即应行颈淋巴清扫。

【关键词】口腔外科治疗纤维肉瘤

纤维肉瘤(fibrosarcoma)在恶性间叶性肿瘤中较常见。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以皮下组织多见。口腔颌面部纤维肉瘤约占全身纤维肉瘤的15%,多发于颊、唇、舌、腭以及上下颌骨的骨膜和牙周膜,偶尔发生在颌骨内,主要见于下颌前联合、下颌角及骸状突,其次为上颌后部和上颌窦。任何年龄都可发生,颌骨内纤维肉瘤发病较早,多见于儿童和青年;软组织内纤维肉瘤发病较晚,多见于中年,在20~50岁之间,平均年龄40岁左右。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纤维肉瘤恶性程度不一,取决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发展速度。

[病理解剖]

软组织纤维肉瘤和颌骨内纤维肉瘤的肉眼观察大致相似,颌骨纤维肉瘤位于骨内,有骨质破坏。肿瘤呈结节状或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肿瘤挤压结缔组织则可形成假包膜。质地软硬不等,切面灰白或灰红,质均似鱼肉状,常见出血、坏死和囊性变。镜下瘤组织由梭形成纤维细胞组成,含胶原纤维,部分肿瘤可含粘液组织。纤维肉瘤因分化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组织结构。高分化纤维肉瘤细胞细长,形态均一,纤维成分较多。低分化纤维肉瘤细胞短粗,排列紧密而呈多形性,纤维成分少。真正的纤维肉瘤内应无骨样组织。

[临床表现]

发生于口腔和颌骨表面的纤维肉瘤,呈球形或分叶状,表面紫红色,常有溃烂出血。肿瘤侵入邻近组织骨质破坏和牙齿松动脱落。如发生于上颌可波及上颌窦、鼻腔和眼部,使颌面部发生明显肿大。发生在口内软组织的纤维肉瘤比发生在皮下、骨膜、骨内的肉瘤恶性程度低,转移较晚,但切除后易复发。

面颈部软组织纤维肉瘤早期为无痛性渐进性长大的肿物,圆形或卵圆形,质地中等,发展较慢,界限清楚,表面皮肤色泽正常。以后肿瘤组织向周围浸润,波及肌肉、骨质和皮肤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界限不清。皮肤颞色暗红,尔后发生破溃出血。

颌骨内纤维肉瘤可见于上下颌骨,早期骨质发生不规则破坏,以后穿破骨质及骨膜,引起面部肿大。约1/3病例患处可出现神经麻木。

来自骨膜和骨内的纤维肉瘤一般生长较快,邻近组织器官的压迫和吸收破坏更为严重。常有疼痛或功能障碍,肿瘤血运丰富,可远处转移至肺,较少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

[诊断与鉴别诊断]

口腔颌面部纤维肉瘤的诊断应遵循临床、X线和病理检查三结合的原则。颌骨内纤维肉瘤的X线表现为骨质的不规则溶骨性破坏,骨缺损边界不清。部分病例有新骨形成,但骨破坏广泛。周围型肿瘤生长缓慢的无骨质破坏,偶见轻度骨吸收;生长快的可见骨质侵蚀破坏明显,肿瘤中常见钙化体。

近年有关口腔颌面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fibrohistiocytosis,MFH)的报道日益增多。在以往诊断为纤维肉瘤的病例中,可能包含这类疾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组织来源尚不统一,有来源于组织细胞和来源于成纤维细胞或原始间叶细胞两种观点。病理表现复杂,主要组织学图像是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伴数量不等、分化程度不同的多核巨细胞、未分化细胞、中间型细胞和炎性细胞。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可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任何部位,上下颌骨好发,中年以后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呈恶性肿瘤表现,伴疼痛,病情发展较快。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治疗以手术为主。放疗、化疗均不敏感。预后差,复发率和淋巴结转移率都很高。

[治疗及预后]

纤维肉瘤对放射线不敏感,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因纤维肉瘤术后复发率高,手术时需进行彻底而广泛的局部切除,包括周围的肌肉和骨质。一般淋巴结转移不多,但若确定已有淋巴结转移,即应行颈淋巴清扫。

纤维肉瘤可沿血循环发生远处转移,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化学治疗非常重要。化疗药物一般选用环磷酸胺、阿霉素和顺铂。晚期肿瘤可考虑化疗药物动脉插管注射、中草药治疗或大剂量放射治疗等姑息治疗方案。

纤维肉瘤的预后比软骨肉瘤差,好于颌骨骨肉瘤。其5年生存率约为52.27%,复发率为68%,转移率为6%,其中高分化纤维肉瘤约2/5病例出现局部复发,低分化纤维肉瘤约3/4病例复发,且有1/5的病例发生转移。

参考文献

[1]李赟,王新允,李芳,黄曦,刘娟.678例口腔唾液腺肿瘤临床病理分析.实用肿瘤学杂志,2009年23卷第03期.

[2]张东升,卞翠荣,王佩玉,袁锡兰,王家耀.唾液腺腺样囊性癌p53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上海口腔医学,2004年13卷第05期.

[3]吴兰雁,卢勇,赵明,高田隆.成釉细胞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附4例报告).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19卷第09期.

[4]赖日权,王卓才,罗祝泉,田野,陈炳旭.纤维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0年16卷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