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浅谈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意义

胡晓

关键词:国际交流合作;高职;教育国际化;意义

高职院校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突显开放性、国际化办学的重要性是继示范性建设后,提出的关于自身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的追求。自上世纪90年代起,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称:工院)与犹他州立大学、杨百翰大学等美国知名院校开展了短期文化交流,旨在促进中美学生交流,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并发起了“中国文化学习之旅”交流项目。2009年5月,美方师生共12人首次圆满完成为期21天的访学任务,为两校合作拉开序幕。2015年5月经双方共同努力,项目再次启动。至此,每年5-6月,“盛夏五月·德阳中国文化之旅”已经成为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合作的常态化国际交流项目。

1.提高办学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2014年6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院校”的任务;同年底,教育部公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加上了“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内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程度与成效,直接反映出高职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能力,体现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高低。

在努力融入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建设中国特色一流高职院校,工院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采用先“引进来”再“走出去”的模式,建立与美国密苏里大学长期合作的关系,以期望能够交流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论方法,借鉴其在教育培训、信息技术、办学条件等优势,推行与国际接轨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培养符合国际化标准的高职人才。2018年7月下旬,基于“盛夏五月·德阳中国文化之旅”项目的顺利开展,工院携手泰国南邦职业学院首次举办“清迈之夏--2018年中泰文化交流项目”,20余师生赴泰国交流访学。项目覆盖泰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交流、泰国风土人情体验等。同年10月,工院与来自泰国的11所学校达成一系列合作交流协议,中泰合作办学项目大力推进。至此,21名酒店管理专业泰国留学生开启了在中国的学习之旅。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再到“引进来”,工院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办学理念,促进了国际间校际间文化、教育的深度交流,开启了国际合作的新篇章。

2.获得双赢成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007年由中国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其总则第三条明确提出要突出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综合实力。遴选条件中的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强调,要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换、实现学分互认,联合培养成效显著。每年5月下旬,美国密苏里大学“中国文化学习之旅”交流项目学生将在工院进行为期约两周的体验式学习,包括汉语课(每日必修)、茶艺课、书法太极、中餐及传统习俗讲授等,其中汉语课结束时通过测试的同学可获得相应学分。这不仅提高了美国大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也为日后有机会“走出去”的中方大学生实现学分互认提供了可能。赴泰国参与“清迈之夏--2018年中泰文化交流项目”的20余中国学生,能够获得相应学分;21名酒店管理专业的泰国留学生,在工院旅游管理系学习所修的学分受泰国职业学院认可。

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院,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格外重要。以美国密苏里大学生来访为例,每年3月底准备工作开始进行,其中包括在全院招募参与活动的学生志愿者。按美方人数1:1比例遴选出的志愿者来自各个系部,从前期筹备、相关培训到实际服务工作,学生可将所学专业知识用于英语语言应用及实践。志愿者充当文化使者、友谊桥梁,社会服务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不断增强;在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后,遇到问题能否解决问题,将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及待人处事能力等得到锻炼,综合素养大幅提升。

3.讲好中国故事,积极输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德阳历史悠久,人文景观量多质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古蜀国三星堆遗址;有全国第三大,西南地区最大的德阳孔庙;有古代24孝之一“一门三孝”故事的发源地等。参观著名景点、体验民俗风情是了解中国文化最直观的方式之一,工院积极为国际学生打造这一平台。以美方大学生学习生活为例,美方学生周末可以选择入住当地家庭,体验中国式家庭生活,实地探寻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东方国度“有朋至远方来不亦说乎”的情怀。入住学生宿舍期间,与中国学生一道吃喝在食堂,可零距离融入当代中国大学生日常生活。参观特色古镇和特色乡村文化,参与当地传统文化活动等,则有助于将学院的特色校园文化与本土人文相融合,潜移默化地向外国友人输出中国文化,为讲好中国故事,输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积极作用,为学院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打下基础。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实现自身建设与发展,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力度既是高职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也是高职院校加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国际化进程中建设中国特色一流高职院校,对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输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强.江苏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4):67-69.

[2]洪漫.高职外语专业国际交流与合作问题探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02):84-87.

[3]钟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高职院校英语学习氛围[J].内江科技,2014,35(08):143+137.

[4]李彬,蓝维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研究[J].河南科技,2011(14):19.

[5]李树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水平[J].现代教育管理,2010(07):1-2.

作者:胡晓,1987.2女,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院校: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方向:对外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