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患者息肉类型及Hp感染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胃息肉患者息肉类型及Hp感染分析

骆桂红

骆桂红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6100)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患者Hp感染情况及胃、结直肠息肉之间的临床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5月—2017年7月选取经胃镜检查并确诊为胃息肉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分析胃息肉患者Hp感染情况,同时分析胃息肉患者中结肠息肉的发生率。结果:在200例胃息肉患者中,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的Hp阳性率分别为80.95%、19.05%、1.59%、0.00%。200例患者中,152例患者被确诊为结直肠息肉,占76.00%。其中多发息肉患者111例,占73.03%。单发息肉患者41例,占26.97%。15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炎性息肉患者9例,占5.92%;增生性息肉患者45例,占29.61%;腺瘤性息肉患者98例,占64.47%。200例患者中,检出Hp阳性63例,阳性率31.50%。63例Hp感染胃息肉患者中,发生结直肠息肉的患者有53例,占84.13%。结论:胃息肉患者中以炎性息肉为主,同时发生结直肠息肉的风险较高,以腺瘤性息肉为主。Hp感染阳性的胃息肉患者中,结直肠息肉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因此,电子结直肠镜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胃息肉;结直肠息肉;Hp感染

【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7-0058-02

消化道息肉是一种消化道上皮组织的良性病变,其主要是指消化道粘膜或粘膜下层过度生长的新生物[1]。在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息肉是胃息肉、结直肠息肉。其中,胃息肉是一种上消化道息肉,直径多在1cm以下,多发息肉是最为常见的。胃息肉的发病部位以胃窦部最为多见。胃息肉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结直肠息肉也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新生物,属于下消化道息肉,直径在0.5cm~1.5cm之间,也没有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2]。在临床中,胃肠息肉被视为胃肠肿瘤的癌前病变[5]。胃镜下检查,其检出率比较低。随着电子胃镜检查应用范围的日益广泛,胃肠息肉的检出率也逐渐增加。因而,提高胃肠息肉的诊断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为提高胃肠息肉检出率,预防胃肠肿瘤的发展,本研究以胃息肉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4年5月—2017年7月选取经胃镜检查并确诊为胃息肉患者200,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院伦理委员批准展开了此项研究。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104例,年龄范围23岁~48岁,平均年龄(34.73±2.15)岁。息肉发病部位:胃窦部患者106例,胃体部患者58例,胃底部患者36例。纳入标准:(1)经电子镜检查被确诊为胃息肉的患者;(2)在我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1)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患者;(2)在1个月内服用过抗生素以及抗炎药的患者。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子胃肠镜检查,在检查前指导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等。同时,向患者说明电子胃肠镜检查的必要性,以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检查。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的2名内镜医师进行,并对不同形态的息肉进行取材。然后,采用10%的甲醛溶液进行处理。同时,由2名医师阅片并确诊。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有:Hp(幽门螺旋菌)感染的阳性率、阴性率以及胃息肉患者中结肠息肉的发生率。其中,Hp感染标准的判定依据是对胃息肉患者进行13C尿素呼气实验,然后确定。Hp感染阳性的诊断标准是DOB大于4;Hp感染阴性的诊断标准是DOB小于4。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Hp感染情况分析

在对200例胃息肉患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结果显示,胃息肉患者的Hp阳性例数和阴性例数分别为63例和137例。在胃息肉患者中,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的Hp阳性率分别为79.36%、19.05%、1.59%、0.00%。与之对应的Hp阴性率分别为81.75%、5.84%、8.76%、3.65%,见表。

2.2胃息肉患者中结肠息肉的发生率

采用电子结肠镜对200胃息肉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显示,200例患者中,152例患者被确诊为结直肠息肉,占76.00%。152例患者中,多发息肉患者111例,占73.03%。单发息肉患者41例,占26.97%。15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炎性息肉患者例9,占5.92%;增生性息肉患者45例,占29.61%;腺瘤性息肉患者98例,占64.47%。

63例Hp感染胃息肉患者中,发生结直肠息肉的患者有53例,占84.13%。其中,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依次为4例、21例、28例,分别占7.55%、39.62%以及52.83%。

3.讨论

近年来,胃肠息肉的发病率是逐年增加的,同时胃肠息肉女性患者的发病率多于男性[3-4]。在结直肠息肉中,腺瘤性息肉是比较多的,且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典型癌前病变。现阶段在临床中关于Hp感染与结直肠息肉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本文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Hp感染情况以及胃、结直肠息肉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证实,在胃息肉患者中,炎性息肉的Hp阳性率最高,其次是增生性息肉。也就是说,Hp感染与胃息肉中的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关系。同时,结果还表明,Hp感染与结直肠息肉息肉的关系是正相关关系。另外,Hp感染的胃息肉与结直肠息肉也是呈相关的关系的。综上所述,胃息肉患者中以炎性息肉为主,同时发生结直肠息肉的风险比较高,以腺瘤性息肉为主。Hp感染阳性的胃息肉患者中,结直肠息肉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因此,电子结直肠镜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雷,朱瑞农,陈国昌.Hp感染与胃息肉和痘疮样胃炎的发病关系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7):38-40.

[2]张红伟,李琼.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1):63-64.

[3]白璐,马英杰,冯素萍.胃癌和胃息肉组织中脆性组胺三联体蛋白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2):2145-2147.

[4]杨振,吴战军.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患者Hp感染情况及胃、结直肠息肉之间的相关性[J].山东医药,2015,32(37):55-57.

[5]梁新文,阿珊.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新疆医学,2016,46(8):960-963.

[6]代飞,郑义,徐丽红,等.胃息肉临床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6):686-688.

作者简介:骆桂红(1976.12-),女,本科学历,民族:壮,籍贯:广西武鸣,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消化内科和胃肠镜,职称: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单位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人民医院,科室:消化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