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时代通信电源的维护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信息网络时代通信电源的维护与管理

宋来扣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泰州供电公司江苏省泰州市225300)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通信电源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成为确保通信设备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通信电源一旦出现故障就必然会导致电力系统通信中断,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管理和维护通信电源,成为当前电力企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电力系统通信电源在实际工作的问题,重点分析了通信电源的维护与管理,主要对蓄电池的维护与管理以及电力系统通信电源的应用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必须依据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通信电源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通信电源;维护;管理

1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电源作为各种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维护与管理工作也日益得到重视。通信电源主要为其光纤、微波、载波和软交换等通信设备供电,从经营效益和投资的角度来看,电源似乎显得并不重要。从安全运行的角度来分析,通信电源故障占电力通信故障的比重较大,因此,提高通信电源安全性,将会进一步提高电力通信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电力通信网承担着为电网运行提供准确的实时数据控制交换、非实时数据资料管理的重要通信任务,是名副其实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电力通信系统中,通信电源关系到整个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所以,通信电源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就成为运行维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总结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在电源专业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使用老式电源系统造成生产安全险象环生,严重威胁到通信安全。在实际生产工作中,正确掌握高频电源、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valveregulateleadacid,VRLA)的使用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通信电源的维护与管理

2.1高频开关电源的维护与管理

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设备的维护工作量一般都不多,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对环境温度要求不高,在-5℃—40℃都能正常工作,但要求通信电源机房内清洁、少灰尘,一般每季度应彻底清洁1次,其次就是在除尘时,检查各连接件和插件有无松动和接触不牢的情况。

高频开关电源系统中,设置的参数在使用中不能随意改变,在使用中不允许任意增加大功率负载,禁正在满负载状态下长期运行。由于电源系统几乎是在不间断状态下运行的,增加大功率负载或在基本满载状态下工作,易造成整流模块的故障。

日常维护中要认真检查高频开关电源设备的告警指示及显示功能是否正常,从各种参数的微小变化中及早发现故障隐患。经常对通信站高频开关电源进行交直流切换实验,从而保证了通信电源从装置到蓄电池的安全可靠性。

认真观察高频开关电源设备运行噪声有无异常,尤其风扇是否正常运行。对于已到使用寿命的高频开关电源主机,要早作安排,及时退役。

图1交流变送器示意图

2.2蓄电池的维护与管理

2.2.1蓄电池的日常管理维护

蓄电池作为独立的通信备用电源,具有可靠性高的优点,因此在通信供电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由于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全密封、无需加水维护,曾经被称为“免维护”蓄电池。这种称呼实际上是一个误区,“免维护”并不是不需要维护,只是相对于传统固定型防酸式铅酸蓄电池维护而言,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期间无需加酸加水,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仍然要进行相关维护。

在大多数的通信系统故障中,导致事故的大多数原因均是由于蓄电池内部出现的短路。由于电流出现了异常,最终致使蓄电池产生了爆裂的情况,蓄电池负极的接线外绝缘层可能受到了损坏,接触到了蓄电池架。由于蓄电池架连接着地面,绝缘层的损坏处接触到蓄电池架,导致对地放电,电源线会严重过热,从而引起火灾。所以,管理人员在建设通信站时一定要注意在建立蓄电池柜时尽量不接触地面,以免造成上述的事故。交流变送器供电替换载波机,交流分配屏接至载波室,防止微波室和载波室接地网通过电源线连接(具体交流变送器示意图如图1)。

蓄电池的管理维护包括:保持蓄电池的清洁;测试蓄电池的单体电压、总电压以及浮充电流;检查蓄电池极板的连接是否良好、是否有锈蚀现象、蓄电池的外观是否有异常等。蓄电池的单体浮充电压低于2.18V或闲置3个月以上,要进行均衡充电。如果发现蓄电池变形,要马上检查开关电源浮充电压、均充电压、蓄电池充电限流值、自动均充功能的设置等,找出蓄电池变形的原因,并马上改正。对蓄电池要进行容量试验,对容量不满足要求的蓄电池要及时更换。

单体蓄电池的电压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过2.4V,超过这个值,电池内部就会发生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消耗水分,降低蓄电池的寿命。电解水产生的氢氧气体还容易引起爆炸。因此在管理维护中如果发现有一节电池的端电压达到2.4V或更高,说明这节电池已经损坏。

在日常维护工作中蓄电池极柱连接板和螺丝的锈蚀带有普遍性,特别是那些运行时间超过6年的蓄电池。蓄电池极柱连接板和螺丝的锈蚀,会增大极柱和连接板之间的接触电阻,降低蓄电池的容量,从而损坏蓄电池。清理锈蚀的方法是:把锈蚀的螺丝松开,用砂纸、刀子等工具把连接板、螺丝和电池极柱上的锈蚀清除干净,涂上防锈膏,重新固定连接板。

2.2.2蓄电池的充放电

蓄电池应每年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试验,放出蓄电池额定容量的30%—40%;每3年做一次容量实验,使用6年后应每年一次。蓄电池放电要采用专用的放电仪进行,放电结束后,要采用专用的充电器对蓄电池单独充电,蓄电池充满以后,才能并入开关电源,恢复正常的运行方式。

在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时,要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并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1)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极易发生发热现象,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必须时刻有人现场监视,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刻终止充放电过程。

(2)蓄电池的充电电流不宜过大,一般应控制在I10(蓄电池10h率电流值)或以下,最大不超过2.5I10。充电电流过大,轻者造成安全阀打开,氢氧气体外泄,内部水消耗过量,降低电池寿命;严重的会造成外壳变形,电池报废,甚至起火爆炸。

(3)蓄电池充放电操作容易发生短路现象,因此,蓄电池充放电的现场负责人必须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对蓄电池、整流充电设备的工作性能有非常清楚的了解,熟悉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在蓄电池的充放电操作中,要采取严密的措施,防止短路现象的发生。

(4)放电仪或充电器和蓄电池的连接电源线要采用螺栓固定连接,保证连接良好,不应采用金属夹子等连接。

2.3加强电源的专业管理

电源设备与通信网中的其它设备如交换、传输、数据等有较大的不同。本质上,电源设备是机电设备而非通信设备。正因为如此,在通信中,它得不到充分的重视,无论是在组织机构、人员、资金还是管理上,都得不到相应的保证。对电源要求各级管理层次和建设、维护方面应该有专业的管理,重视其它设备而不屑于电源专业管理是不科学的。

应重视电源系统初期的设计安装。电源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容量大小、地理位置、空间布置、未来发展、设备质量、运行方式选择、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等各个环节。

要加强蓄电池维护。直流系统和UPS是直接供给通信负荷的,是通信电源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蓄电池不但在交流系统或整流器出现问题时保证不间断供电,而且还能在市电和自备柴油发电机正常倒换时提供保证。所以蓄电池是整个通信电源系统维护的关键。因此维护人员都要认真负责,加强管理,使蓄电池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3动力环境集中监控下的管理与维护

通信电源、机房空调环境集中监控是电源专业维护体制改革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实现集中监控后,才能实时地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电力机房的少人或无人值守。随着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建立,电源专业的维护机制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分散的、人工看守式的维护方式,变为集中监控、集中维护和集中管理维护模式。原维护体制下的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和维护方式已满足不了新模式的要求,应创建相应的管理机构,推出一套创新且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与新的维护模式相配套。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通信电源维护机制和制度,实现维护工作效率最大化、科学化,使管理水平上新台阶,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就变得极为迫切。

3.1设立维护管理组织机构

维护体制的改革首先要进行组织架构改革,在已经实现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网的实际情况,对电源专业的维护管理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在省级、地市级电源维护中心的业务领导和技术指导下,县局应成立电源专业维护中心或虚拟的维护团队,在端局实现少人或无人值守。实现以集中监控为手段,以现场巡检巡修为基础,以区域为单元,以技术支撑为保障的新型维护组织架构。

3.2做好设备故障处理工作

集中控制系统为电源专业设备维护管理提供了一种先进手段,但它不能排除设备故障,仍需维护人员到现场处理。设备发生故障维护人员是否能在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排除故障,是能否实现集中维护的关键。这就要求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要精心组织好设备抢修工作,合理安排车辆,培养维护人员对故障的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做好备品备件准备工作,积极取得上级电源中心与厂家技术支持,努力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3.3做好设备的巡检巡修

设备维护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年限,提高安全供电率和设备完好率。因此设备的巡检巡修、清洁卫生等工作仍然很重要。只有按照巡检巡修制度,认真细致执行《维护规程》要求,才能消除设备故障隐患,减少故障发生频次,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何充分发挥通信电源、机房空调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作用,使之更好地为新体制下的电源专业设备维护管理服务,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新体制下的电源专业设备维护管理最佳模式也须根据新形势不断调整和完善。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在电源专业维护改革中的作用。

3.4建立完善电源集中监控系统

当前,部队电源人才比较缺乏,短期内大量低学历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因此,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对电源系统和通信站机房环境的远程监控是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

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监控系统的功能,就必须要利用监测单元对数据进行采集/转换,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管理,将这些数据直观的显示出来,维护人员借助人机交互界面发布查询或控制命令。

图2监控系统的组成

电源设备的工作状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变,要求设备能够根据远端发出的控制指令执行正确的动作,电子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种远端控制成为可能。由于电源设备分散在各旅(团)的不同机房中,而集中监控的中心又设在基地,因此需要解决如何将所采集到的数据及时送往监控中心的问题,以及如何将从监控中心发出的遥控命令及时发给远端的被控电源设备,也就是数据的传输和系统的组网问题。目前,通信部队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善的“三期网”,只要将用于电源监控的计算机通过接口设备接入“三期网”内,数据传输问题将得到满意的解决。

4结束语

稳定可靠的电源设备是电力通信系统运行的基本保障,电力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电源设备老化就不可能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因此对电力通信电源设备和管理技术必须进行及时更新和补充。电源设备必须经过科学合理的维护和管理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常态维护、应急设计和性能提升是电源设备运行维护的关键所在,只有实现电源设备维护的常态化、设备现代化、设计先进化和操作规范化,才能切实保障电力通信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步辉.电力通信设备电源管理及运行维护[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126-127.

[2]于红利.浅谈通信电源维护管理中的安全理念[J].科技风,2011,13:248.

[3]刘鸿铭.通信电源维护与管理要点分析[J].硅谷,2014,07:169+171.

[4]郑小瑛.通信电源的维护管理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10,05:91-92+94.

[5]周树文,王博.浅析通信电源的维护与管理[J].通信电源技术,2014,06:107-108.

[6]樊兴华.电力系统通信电源维护及管理[J].通讯世界,2014,24:162-163.

[7]刘頔.通信电源维护管理中的安全理念浅谈[J].硅谷,2015,04:169+166.

[8]邹建华.浅析关于通信电源维护与管理的问题[J].通讯世界,2015,17:52-53.

[9]陈宏亮.浅谈通信电源维护与管理关键点[J].中国新通信,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