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8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1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8例临床分析

黄冬梅

黄冬梅(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人民医院崇左532400)

【摘要】目的:了解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时的情况,探讨其合适的临床处理方式。方法:对我院近4年共38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对38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产妇及同期38例妊娠未合并子宫肌瘤仅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以单个子宫平滑肌瘤为主。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上没有显著增加。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及术后恢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没有增加手术风险。

【关键词】晚期妊娠;剖宫产;子宫肌瘤切除术;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90-01

2007年1月~2010年8月,我们对3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7年1月~2010年8月我院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产妇38例,年龄22-42岁,孕周37~42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12例。对照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妊娠未合并子宫肌瘤单纯行剖宫产者38例,年龄21-40岁,孕周36~41周。以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病例均以术中探查发现肌瘤及术后病理证实得以确诊。

1.2肌瘤情况:单个肌瘤23例,多个肌瘤l5例。浆膜下肌瘤10例,肌壁间肌瘤20例,粘膜下肌瘤5例,多发性肌瘤3例。直径<5cm的肌瘤26例,直径>5cm肌瘤12例。

1.3统计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大小、个数、部位、及病理类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恶露干净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及术后病理报告:孕早期直径在5cm以上的子宫肌瘤不难诊断,结合产妇病史行B超检查并得到初步诊断。确诊需要术后病理报告,见表1。到中晚期妊娠,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子宫及胎儿增大,肌瘤与胎儿头部,肢体相混淆,此外肌瘤变软,变平与周围组织界线不清时易导致B超检查漏诊。因此剖宫产术中注意探查,可防止子宫肌瘤的漏诊。

2.2两组病例手术术中出血量、恶露干净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上,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要长于单纯剖宫产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是产科常见的高危妊娠。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发病率国内报道为0.3%~7.2%[1]。由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大小、部位、类型及肌瘤变性可对妊娠、分娩及产褥期造成不同影响,临床处理方式不同其妊娠结局也不同。

3.2根据本院治疗的体会,笔者认为如剖宫产时将肌瘤留在子宫上,留下了切除子宫的隐患,给产妇带来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本研究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两组无差异,这说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在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切除术并不增加术中出血量,对产后恢复无不良影响。随着麻醉技术的日益提高,剖宫产手术的不断完善,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可适当放宽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但对于靠近子宫动静脉、输尿管的大肌瘤要慎重处理。特别是>10cm的肌瘤,或为多发性、阔韧带内、宫角部、直肠窝、宫颈等部位肌瘤操作时一定要轻柔谨慎,避免出血过多或损伤输尿管、膀胱、直肠。只要选择好病例,术中术后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不增加患者痛苦,消除了年轻妇女带瘤生活或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有利于产后恢复,降低二次手术率及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2],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表138例子宫肌瘤的一般情况及病理报告

.

参考文献

[1]王雁,王建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9:522

[2]周永来,杨家莉,田林生,等.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302例临床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8,9: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