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角型青光眼病人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开角型青光眼病人的护理

刘萍

刘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150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224-02

【摘要】开角型青光眼(open-angleglaucoma,OAG)也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chronicsimpIeglaucoma)。其特点为发病缓慢,症状隐匿,眼压虽然升高但房角始终是开放的,并有特征性的视乳头变化和视野缺损。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开角型青光眼眼压护理

一、临床资料

2009年1~12月于本院眼科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7~69岁,平均53.2岁,排除合并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脏病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出院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35~72岁,平均54.5岁。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良好,手术均采用局部####,且年龄、性别、病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护理

(一)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青光眼家族史。本病多双眼发病,早期一般无自觉症状。

(二)身体状况

1.自觉症状多数病人无任何自觉症状。单眼发病者,病变已到晚期尚未被发现。有的视野损害影响到行动时,才引起注意。少数病人眼压升高时,出现眼胀、雾视等症状。

2.眼压早期眼压不稳定,波动大,测定24小时眼压有助于发现高峰值和较大的波峰值。随着病情发展,眼压可有轻度或中度升高,一般不出现突然增高的急性发作。

3.眼底表现①视乳头凹陷进行性扩大和加深;②视乳头上下方局限性盘沿变窄,C/D(杯盘比,即视乳头凹陷与视乳头直径的比值)值增大,形成切迹;③双眼凹陷不对称,C/D差值>0.2;④视乳头上或其周围浅表线状出血;⑤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

正常人C/D多在0.3以下,双侧对称。若C/D>0.6或两眼C/D差值>0.2,多视为异常,应做进一步检查。

4.视功能视功能改变特别是视野缺损,是开角型青光眼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典型的早期视野改变为旁中心暗点、弓形暗点,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鼻侧阶梯、环形暗点、向心性缩小,晚期仅存颞侧视岛和管状视野。采用计算机自动视野计作光阈值定量检查,可发现较早期的青光眼视野改变,如弥漫性或局限性光阈值增高,阈值波动增大等。过去认为开角型青光眼对中心视力的影响不大,部分病人只剩管状视野时,中心视力仍可保留在1.0左右。近年发现,开角型青光眼除视野改变外也损害黄斑功能,出现获得性色觉障碍、视觉对比敏感度下降及某些视觉电生理异常等。

5.房角宽而开放,房水流畅系数降低。

6.开角型青光眼的激发试验

(1)24小时眼压测定:在24小时内,每隔2~4小时测眼压一次,并记录。最高与最低差值正常不应>5mmHg,若≥8mmHg者为病理状态。

(2)饮水试验:早晨空腹或禁饮食4小时以上,测眼压后,5分钟内饮完1000ml温开水。然后每隔15分钟测一次眼压,共测4次,眼压升高≥8mmHg或顶压达30mmHg时,即为阳性。高血压、心脏病、肝肾功能不良、消化道溃疡出血及穿孔史者禁忌做此试验。

(三)心理-社会状况

开角型青光眼除视野改变外,黄斑功能也受损,且很难恢复,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病人常常表现焦虑和悲伤。

三、治疗与护理

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适应证是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长期用药者。已有明显的视盘、视野改变时,首选滤过性手术方法。开角型青光眼病人治疗和护理的总体目标是:视野不再缩小;自理能力恢复;消除焦虑心理;病人/家属获取本病的治疗和护理知识。

1.药物治疗与护理若用药物能将眼压控制在安全水平(指眼底和视野改变不再进展的眼压水平),视野和眼底改变停止进展,病人有条件配合跟踪复查者,可试用药物治疗。若无禁忌证,可首选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如用一种药物不能控制眼压,可联合用药。

(1)拟副交感神经药:1%~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每日3~4次。

(2)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0.25%~0.5%噻吗洛尔滴眼液,每日2次。或0.5%贝他根滴眼液,每日1~2次滴眼。

(3)碳酸酐酶抑制剂:多用于局部用药的补充,剂量不宜过大。乙酰唑胺0.125g每日2次或0.0625g每日3次。

(4)神经保护性治疗(同闭角型青光眼)。

2.激光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可试用激光小梁成型术。

3.手术治疗常用术式有滤过性手术如小梁切除术。

4.心理护理协助病人树立积极治疗疾病、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焦虑、恐惧心理,并向病人传授有关本病的防治知识。

四、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病人是否达到:①视神经损害减轻;②生活能自理;③焦虑、恐惧心理消除,恢复正常社交;④获得有关本病的防治知识。

参考文献

[1]曾影红,王磊,路悦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3):36.

[2]戴红霞.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新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8.

[3]王雅菁,田立华.普外科急腹症患者健康教育无效原鼬分析及对策册[J].现代护理,2006,12(5):484-485.

[4]林丽芳,翁立红,朱文慧,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基层医院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2):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