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性传播疾病梅毒的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围产期性传播疾病梅毒的治疗

夏丽丽

夏丽丽(黑龙江省五常市五常镇卫生院150200)

【中图分类号】R7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87-02

【摘要】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引起的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性传播疾病。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体而不感染其它动物,所以人类是梅毒螺旋体惟一的传染源。梅毒螺旋体可侵犯人体的任何脏器并产生各种症状,其传播途径95%是通过性交方式进行的,极少数是通过接吻等密切接触传播的;先天性梅毒是由于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所引起。

【关键词】梅毒围产期治疗

[病因]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引起,梅毒螺旋体长约4~20μm,宽约0.2μm,两端尖直,有4~14个不规则致密的呈锐角弯曲的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体外生存一般不超过1~2小时;干燥后很快死亡;48℃条件下约30分钟即死亡;在潮湿的衣物中可生存约数小时;在库血中或冷藏的血液制品中一般可存活24小时左右;但是梅毒螺旋体在缺氧的条件下却可生存数天;此外梅毒螺旋体对化学药物也较为敏感,肥皂水对其有一定的消毒作用。

[梅毒对妊娠的影响]

妊娠梅毒是指妊娠期发生或出现的活动性梅毒或潜伏梅毒。

梅毒对妊娠有严重的影响,具体包括:①早期梅毒孕妇,自妊娠4个月起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导致宫内感染;梅毒螺旋体在胎儿肝、脾、肾上腺和组织中大量繁殖,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或死产;如果胎儿尚未致死,则将娩出先天性梅毒儿;②潜伏早期梅毒未治疗者发生死胎或梅毒特征儿。③潜伏晚期梅毒孕妇可获外表正常新生儿,但可存在潜伏先天梅毒,至儿童期或成人期开始出现典型的先天梅毒体征。

由于妊娠梅毒曾否接受治疗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因此围产期进行血清学监测有重要意义。原则上所有孕妇在妊娠早期应常规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若为高危险期人群则在妊娠中晚期应进行复查。

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即应驱梅治疗;由于梅毒孕妇所产生子女70%有感染梅毒的机会,故应尽早终止妊娠。

[诊断]

1.病史详细了解病史,尤其是性接触史和性伴侣。

2.临床症状和体征尽管梅毒的全身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但大部分具有典型的局部症状,如硬下疳、梅毒疹以及晚期的树胶肿等。

3.实验室诊断实验室检查是确诊梅毒的重要手段,一般有:①梅毒螺旋体检查;②梅毒血清学检查;③脑脊液检查;④组织病理学检查。

(1)梅毒螺旋体检查:对一期、二期梅毒及早期梅毒复发有诊断价值。一般直接取病损表面分泌物或局部肿大的淋巴结抽吸液涂片镜查。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两种。即:①黑地映光法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以观察活动的梅毒螺旋体;②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DFA-TP)用经非致病性螺旋体吸附的抗螺旋体荧光标记抗体制剂处理涂片,在荧光显微镜下可直接观察到发荧光的病毒螺旋体。

(2)梅毒血清学检查:梅毒血清学检查目前主要有两大类:即:①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牛心肌类脂制成抗原,测定患者血清中反应素,一般有补体结合试验如华氏反应和絮状沉淀反应如康氏反应等传统的检查方法;此外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检查方法,如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等。由于这些试验都不具有特异性,在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中也可呈阳性反应,所以这些试验一般只作为常规试验和筛选试验。②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用梅毒螺旋体或与梅毒螺旋体有共同抗原的非致病性螺旋体作为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常用的方法有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test)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前者特异性和敏感性极高,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检测方法;后者特异性和敏感性也较高,且操作简单,故目前应用较为广泛。

(3)脑脊液检查:对神经性梅毒的诊断以及疗效的判断极有价值。神经性梅毒患者一般出现下列反应:①VDRL呈阳性反应;②血细胞计数>5WBC/mm2;③总蛋白≥45mg/dl。

(4)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与增生,血管周围有大量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三期梅毒可见由上皮细胞和巨细胞形成的肉芽肿性浸润,中央部有坏死。

[治疗]

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最有效药物,常用治疗方案如下:①孕妇梅毒治疗: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d,肌肉注射共10天,孕早期、孕晚期各治疗一个疗程;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治疗,500mg口服,每日4次,共治疗15天。每月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如果3个月内血清反应滴度不下降2个稀释度或上升2个稀释度,则应复治。②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治疗:产后7天内,每12小时给予水剂青霉素15万u/kg肌内注射;产后7天后,每8小时给予水剂青霉素5万u/kg肌内注射,治疗10~14天。此外也可选用普鲁卡因青霉素5万u/kg肌内注射,每日一次,治疗10~14天。

参考文献

[1]王恂,刘婵芳,向晓光,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J].中国热带医学,2007,6(7):170-171.

[2]熊海燕,谭小平,刘红桂,等.妊娠合并梅毒42例临床护理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9):123-124.

[3]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9.

[4]曾丽华.妊娠合并梅毒35例分析[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8(1):63-65.

[5]黄桂花,陈红,等.程序化健康教育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6,1(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