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剖宫产中顺利手取胎头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1

新式剖宫产中顺利手取胎头相关因素分析

张新梅(新疆伊宁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新疆伊宁835000)

【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1-0009-02

【摘要】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中顺利手取胎头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点论述和比较方式探讨相关因素对手取胎头的影响。结果手取胎头的相关因素相辅相成。结论各相关因素相互影响、配合恰当是顺利手取胎头的关键。

【关键词】剖宫产术产式胎头娩出

目前剖宫产术已成为产科最基本的手术。自1998年我院开展新式剖宫产术以来,此手术已被广大的产科医生所掌握。剖宫产中顺利娩出胎儿是关键,关系胎儿性命,胎头娩出过急过快易造成新生儿的颅脑损伤;胎头娩出困难,易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严重者死亡。怎样才能顺利娩出胎头?在此笔者就临床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1术前充分估计

产科工作繁忙而紧急,但一定要培养术前讨论的工作作风和习惯。应详细了解病史,各种检查、化验及结果,特别是产检、产程、阴道检查、胎儿B超、孕妇全身情况,充分估计胎儿大小、胎方位、胎头入盆深浅、孕妇骨盆情况等,对手术难易程度做到心里有数。

2选择适当的腹壁切口

2.1切口位置新式剖宫产的手术切口位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大约3cm[1]。

2.2切口大小切口的大小以12cm为宜。腹壁组织有弹性,12cm长的腹壁切口,一般可有1cm的弹性伸展度。也就是说12cm的腹壁切口可通过13cm的胎儿头径,即便是以径线最大的额、面位经子宫切口娩出,其通过子宫切口的枕额径是13.2cm(胎儿体重3200g),此腹壁切口也不会阻碍胎头娩出。即使是4000g的婴儿,其儿头径线按标准也仅比上述径线长3~4mm(体重每增加200g,头径增加1mm)[2]。

2.3腹壁厚产妇切口长度腹壁过于肥厚,或腹壁水肿严重,或年龄大的产妇,腹壁硬韧缺乏弹性,其腹壁伸展度差些,只需将预计的腹壁切口适当延长0.5cm便足够。总之,腹壁切口长度应根据各项因素而定,切皮前应用手捏起腹壁,以估计腹壁厚薄、腹壁弹性伸展度以及胎儿大小等,做到腹壁切口长度恰到好处。

3子宫切口的选择

目前多数行子宫下段横切口。

3.1若子宫下段伸展度欠佳,仅有3cm左右,切口只能在中部。

3.2若子宫下段伸展良好,可根据胎头位置高低来确定下段切口的位置,胎头位置高浮者应尽量高些,但以不超过上下段交界处下方2cm左右为宜。

3.3若子宫下段伸展适度,胎头浅定,可在枕骨结节水平切开子宫。

3.4若胎头深定,子宫切口应低些,但不要太低,离膀胱界限不应短于1.5cm,以防伤及膀胱和输尿管。

3.5切口应尽量避开血管。子宫切口长度以10cm左右为宜。

4手取胎头的要点

4.1手取胎头用力法娩头要依靠腕、肘、肩三者合力,屈肘而不屈腕[2]。

4.2胎方位的影响枕横位或枕前位,胎头屈伸良好且通过子宫切口的胎头径线不大,均较易取出胎头。而枕后位,儿头屈曲不良呈向后仰;且胎头通过子宫切口的最大径线大,胎头娩出难度大且易撕伤子宫切口。最好是将其转为枕横位娩出。

4.3助手的作用助手应确切地掌握在宫底加推力的开始时间。加在宫底的推力的方向一定要与产母脊柱方向一致(几乎平行)。

4.4娩出胎头的手法

4.4.1胎头高浮时,破膜后先吸羊水,助手同时用右手推宫底,伴随可能出现的宫缩有利于胎儿下降,术者再将右手进入宫腔娩出胎头。两人配合非常重要,妇产科女同志往往手力欠佳,有时配合不足,此时可借助台下的麻醉师,麻醉师刚好站在孕妇的头侧,从宫底向骨盆方向水平向下推更有利于胎头娩出。

4.4.2儿头浅入与半定时,胎耳或胎头枕骨结节恰居子宫下段切口的下方,利于胎头娩出。术者伸右手入宫腔向外撬胎头时,助手应同时用右手在宫底加推力,以助娩出胎头。

4.4.3胎头深定于骨盆腔内时,手娩胎头多费力。尤其是头盆不称时,胎头紧紧卡在骨盆腔内,而且多为枕后位,胎头极度屈曲不良呈向后仰,常常造成手法取胎头困难。如麻醉允许,应

取垂头仰卧位,尽量抬高产妇臀部[2]。此时由台下的医生在无菌的前提下,带消毒手套经阴道将胎头上推,使嵌顿于骨盆腔内的胎头能从骨盆腔移出,上推胎头的手指最好能与术者的右手相配合,助手的手指应尽量推胎头近额骨端顶骨,使胎头呈俯屈状态,以较小的径线退出骨盆腔。

5麻醉的选择

麻醉的好坏亦是关系到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院多采用腰硬联合麻醉[1],麻醉效果好、肌松好,利于手术。

总之,顺利娩出健康、无损伤的活胎是剖宫产的目的,以上相关因素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其中最关键的是手取胎头部分。各环节若能做到恰如其分,顺利娩出胎儿应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产科医生必须熟练掌握剖宫产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以保证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5,38,44-49.

[2]杨鹂.现代实用剖腹产术与产钳术[M].天津: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2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