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做法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开展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做法与体会

朱敏敢

朱敏敢

(浙江永康市象珠中心卫生院浙江永康321314)

【关键词】计划免疫流动儿童免疫接种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394-02

现今,我镇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流动儿童具有居无定所,搬迁频繁,来去不定,经济条件差,卫生保健意识不强,1对夫妻出生儿童数量较多的特点。找到这些对象难,通知其接种难,来门诊接种难,能全程接种、合格接种更难。象珠镇位于永康市的中部,由原来的2个乡镇合并而成,工业较发达,服务人口54974人;0-7岁儿童4579人,其中流动儿童1935人,占儿童总数42。25%。如何才能完成这些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是计划免疫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现就几点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具体做法

第一、主动搜索建立儿童数据库。我镇农村公共卫生实行联村医师、村联系员工作制度。由联村医师、村联系员每月入村入户定期走访,随时掌握新进新出儿童情况,由防保科进行登记,通过金苗系统建立数据库。每月与计生部门、出生医院、派出所进行信息核对,以尽早掌握新生儿漏种信息。及时对流动儿童进行追踪管理,每月清理一次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情况,做好流动儿童查漏补种。

第二、做好健康宣传。流动儿童的免疫空白与其特点有关,也与部分家长知识缺乏有关。以每年的4月25日免疫接种日为重点,每季度我镇组织大量医务人员到流动人口较集中地点进行计划免疫知识宣传。以计划免疫讲座、宣传单、小册子、黑板报、横幅等多种形式灌输计免知识。

第三、加大硬件投入,提高服务能力,改善服务形象。我院2010年开始启用新规范化接种门诊,面积约200m2,功能设置合理。配空调3台、电脑3台、冰霜3台、冷藏柜1台、电话1台。大大改善了服务环境。

第四、规范服务流程、加大接种力度。每一位流动儿童参加接种,都按照告知、预检、登记、接种、留观等程序严格操作。增加人性关怀,合理接种场所功能、布局,实行流程规范的接种服务,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认可度,调动儿童家长参与预防接种的积极性。在每周二接种日的基础上对流动儿童增加接种时间,流动儿童随到随种。尽量减少流动儿童因参加接种而支出的经济费用,随时提供免疫规划相关的免费疫苗,尽可能地提高流动儿童的接种及时率。

第五,对流动儿童实行专人专册管理。开设流动儿童专用窗口,方便流动儿童在此进行登记管理。对联村医师已掌握的对象及时动员办理接种证,实行一次性全程预约,多次性短信或电话通知。有专人每周了解接种情况和到期未种原因,负责电话访视。失访儿童由联村医师入村追访,做到零失访。尽量统一接种时间,调节各地预约时间不同的矛盾,公布咨询电话,以方便家长接种前查询,提高预防接种的到位率。

第六、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提高接种信息覆盖面。利用“移动e管家”、“金苗系统短信”,及时将需接种、补种信息告知流动儿童监护人。

2、存在问题与体会

第一、刚成立的公共卫生基层网络运转不到位。我市公共卫生内容有3大类12大项46小项,其中明确规定计划免疫中流动儿童管理的工作内容。联村医师做为防保的底层网络,按工作要求,应定时全面对流动儿童进行计划免疫管理。协助防保科对本管辖村的流动儿童进行摸底登记、通知、健康宣教、查漏补种等工作。但由于联村医师在现实中身担多项工作任务,超量的工作,大量时间用在农村合作医疗体检、慢性病管理及一些突击性工作上,对大批涌进的流动儿童,缺少足够时间调查摸底和查漏补种,影响流动儿童的免疫工作。

第二、流动儿童管理在公共卫生工作中比重偏低,观念未到位。在公共卫生工作的1000分内容中仅占50分,而工作难度明显高于其他项目。观念未到位,部分联村人员认为计划免疫工作是防保医师的事,有消极思想。

第三、有关部门及儿童家长不配合,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流动人口的管理涉及到卫生、教育、公安、厂矿企业、村委会等多部门,而有些部门的配合很难自觉到位。极个别家长由于认识上的原因拒绝为孩子进行预防接种,而相关的约束措施又难以到位。

第四、宣传工作不到位和方法欠完善。本地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非常疼爱,这对计划免疫工作带来有利条件,目前的计划免疫宣传对本地户口的儿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流动儿童家长的职业比较繁杂,大多无固定住所,或居住条件差,有些无法看到电视和收听广播的宣传,所以常规的宣传方式存在不到位的现象。

3、对策

第一、流动人口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流动儿童会长期存在,管理好流动儿童既是工作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

每年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纳入年初工作计划,年终考核指标。从行政上、业务上狠抓落实,促使各联村人员、防保人员积极主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搜索流动儿童,减少免疫空白。

第二、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由政府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区域性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明确各有关部门及用人单位、儿童家长在计划免疫中的责任。

第三、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广泛宣传,普及免疫知识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单、标语、接种证等多种形式,多方位的反复开展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儿童家长主动到卫生部门登记造册免疫接种,由现在的被动搜索变为主动上门要求免疫服务。

第四、执行法律法规,加强管理。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动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凭计划免疫接种证入托、入学制度,依法加强辖区内管理。

第五、加强查漏补种力度。结合新生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及大规模的强化免疫等工作,对有免疫空白儿童及时发现及时补种。对幼儿园、学校的儿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集中接种,减少漏种。

第六、开设常年计划免疫接种门诊。随时进行补卡、补种,对流动儿童做到随到随建卡、及时接种。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防保工作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为经济发展做好保驾护航的本职工作。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虽然很难,但只要计免工作者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流动人员对计免工作的认知度,使其主动配合,计划免疫工作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雪华.富阳市2007-208年新增流动儿童情况分析浙江预防医学1007-0931(2009)09-0026-03

[2]万舂,吴菊芳.上海I扫南汇区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管理模式探

讨[J].上海预防医学,2007,19(5):239.

[3]梁发波石志刚.浅谈流动儿童计划免的管理[C],中国医药前沿2009,22-0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