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概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3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概况

杨艳芳

杨艳芳(四川省广元市中医医院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周围性面瘫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引起广泛关注。我国“面瘫”的发病率为4.26‰,为神经内科,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此病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治疗不及时与治疗不当会导致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不完全;或者在后期出现面瘫到错;面肌痉挛等难以调控的局面,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障碍;为了更好、更快、更完全的治愈此病,并更经济、尽可能少的不良反应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报道和文献研究进行整理,并查找探讨其未来可能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针灸面瘫概况周围性面瘫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044-02

祖国医学对于本病的认识在《内经》中即有记载,《灵枢?经筋》中云:“足阳明之筋……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多由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至经气阻滞,经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为面神经管内面神经和神经鞘的水肿使得面神经受压导致功能阻滞。病因:该疾病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这与面神经管是一狭长的骨性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关,当岩骨发育异常,面神经管可能更为狭窄,这可能是面神经炎发病的内在因素。该疾病发病的外在原因尚未明了。有人根据其早期病理变化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及轴空有不同程度的变性,推测可能因面部受冷风吹袭,面神经的营养微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也有的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但一直未分离出病毒。近年来也有认为可能是一种免疫反应。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HuntSyndrome)则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使膝状神经节及面神经发生炎症所致。

1.从资料统计

治疗周围性面瘫常用方法:单纯针刺、针刺配合电针、针刺配合艾灸、针刺配合运动疗法、针刺配合药物、针刺配合拔罐、针灸配合放血疗法、穴位贴敷、TDP照射法等其他疗法的临床报道亦较多。

1.1单纯针刺疗法

刘月芝[1]将2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调神法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取阳明经穴(风池、阳白、攒竹、四白、地仓等)为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调神腧穴(神庭、本神、四神聪),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组治愈率65%,有效率99%;对照组治愈率55%,有效率91%,调神法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冉光明[2]等针刺补脾治疗贝尔氏面瘫中顽固性眼睑闭合不全患者,均在常规选穴基础上加补脾的足三里、阴陵泉二穴,结果10例患者全部治愈。作者指出,根据中医五轮学说,眼胞在脏属脾,为肉轮;脾主肌肉,脾虚则肌肉失养,眼胞失收而不闭合。针刺补益脾气,使脾胃功能恢复,水谷得化,气血得生,皮肉、筋脉得养,继而眼睑得以闭合。焦乃军[3]以手阳明经为主,足阳明经为辅,采取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随证配穴,面部诸穴酌予斜刺或透穴。起病初期以泻法为主,后期施以补法。主穴:翳风、地仓、合谷等,每次3至4穴。配穴:下关、颊车、阳白、四白、攒竹、风池、迎香、人中、承浆、牵正、太冲等,每次3至4穴。风寒阻络加风池、风热袭络加曲池,眼睑闭合不能加鱼腰,露睛流泪加承泣,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体虚加足三里,肝阳上亢加太冲。结果:本组60例患者,治愈50例(占83.33%);显效3例(占5%);好转7例。发病1周之内的患者前来就诊,大部分在20天之内治愈。发病超过1周在采取治疗的,大部分在30天之内治愈。发病超过1月在就诊的,疗效差,持续时间长。周纤华[4]采用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腹穴:中脘、下脘、气门、关元、肉滑门、外陵,急性期后加体针,每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60例患者治愈41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

贺春山[5]单纯以针刺合谷“气至病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16例。结果痊愈369例,占88.70%;显效15例,占10.82%;总有效率为99.51%。

1.2针刺配合电针

徐昕晖等[6]电针处方:主穴对为牵正一颧髎(分别是面神经干及面神经中支的投影),通电刺激后会产生明显的咧嘴动作及闭眼动作。配穴对:①太阳一阳白(分别是面神经上支及额肌运动点投影),通电刺激后产生挑眉动作,额肌收缩纹加深。②攒竹一鼻通(分别是皱眉肌和鼻肌运动点投影),刺激后产生皱眉和挤鼻动作使眉头和鼻侧部肌肉接近。③口禾髎-夹承浆(分别是上唇方肌和下唇方肌运动点投影),通电刺激后产生撅嘴动作和抿嘴动作。有效率高达98.9%;宋晓莉等[7]穴取阳白透鱼腰、太阳透颧髎、地仓透颊车、翳风、合谷、足三里。操作用28号2-3寸毫针,采用透刺法,平补平泻,得气后接上电针仪,采用疏密波,通电10-15min,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3疗程后,58例患者治愈47例,治愈率81%,有效率96.5%。张树新[8]采用太阳透地仓、颊车透地仓、四白透地仓、阳白透鱼腰、翳风、合谷、太冲,平补平泻;选用G6850AI型电针仪,疏密波留针30min,每天1次,5次为1疗程,5疗程后60例患者痊愈41例,痊愈率68.3%,有效率98.3%。瞿氏[9]将12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在急性期开始使用电针治疗;B组在静止期加用电针治疗。结果:A组显效率:80.50%;有效率:98.3%。B组分别为:68.3%和91.7%。说明电针使用越早疗效越高。

1.3针刺配合艾灸

艾尼玩热合曼等[10]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急性期贝尔氏面瘫,面部常规针刺,同时手持点燃的纯艾条,在翳风、翳明、牵正、下关附近用回旋灸及雀啄灸探查热敏点,当出现扩热、透热、传热现象时,则该点为热敏点,随即对该点行温和灸,灸到扩热、透热、传热现象消散为止。作者认为,热敏点灸对病变的面神经具有抗炎、改善血液循环作用,能尽快消除面神经水肿,解除或减轻面神经在骨管内的压迫,从而促使面神经功能恢复。高汉义[11]将8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重灸翳风穴加电针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用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5%,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1.4针灸配合运动疗法

屈氏[12]治疗急性期Bell麻痹分别采用针刺加运动疗法,单纯针刺、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针刺加运动疗法治愈率66.7%,单纯针刺疗法治愈率53.3%,单纯运动疗法治愈率46.7%,说明分期针刺疗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期Bell麻痹可提高疗效,是一种较有效的疗法。赵晓峰[13]分期针刺配合按摩及功能锻炼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浅刺,恢复期透刺,针刺结束点按患侧穴位,然后用手掌小鱼际、掌根部,以患侧耳垂为中心,做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旋转揉按,再从患侧口角向耳垂、耳屏、眼眶推揉,最后用掌根向上推、揉额部。同时嘱患者对着镜子用力上抬眉目;两眼同时闭合,患眼露白时用食指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按摩;用力闭眼,做耸鼻运动,注意向患侧用力;做示齿训练。

1.5针刺配合药物

贾瑞芝等[14]采用针灸结合牵正散加减治疗8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10次为1疗程。3疗程后观察疗效,治愈80例,好转3例,治愈率94.1%,有效率97.6%。刘耀东等[15]针刺治疗面神经炎,同时服用荆防败毒散,方药组成为荆芥、防风、薄荷、柴胡、菊花、川芎、羌活、连翘、僵蚕、白附子、蝉蜕、甘草、党参、大枣、生姜,随证加减,共治疗34例,有效率为97.06%。王琳[16]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并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即以2%利多卡因5mL、VitB1200mg、VitB121mg、地塞米松5mg,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处进针并垂直刺向C6横突行肌肉注射,结果26例患者全部治愈。戴慧峰等[17]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并用甲钴胺注射液0.5mg对患侧面部行穴位注射,每次选2-3穴,隔日1次,41例患者全部治愈。其指出,甲钴胺注射液能很好地转移进入人神经细胞组织的细胞器,增强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并刺激轴突再生,促进突触传递的恢复,对该病有治疗作用。

1.6针灸配合拔罐

杨腊芝[18]将9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针刺结合患侧走罐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3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组的有效率93.33%,对照组的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杜雅俊[19]针刺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患侧穴位透刺,针刺结束后,在风池穴、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拔罐。其指出,火罐的热刺激和负压作用,可加速面部血液循环,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改善面神经缺血、受压状况,以达到舒筋活血、祛风通络之效。

2.小结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优势显著、无毒副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仍存在问题:首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评价标准不够统一,在针刺、灸法、拔罐、电针、穴位贴敷等方法中,何者为优无定论;第二,目前的研究多偏重于临床观察,有关针灸治疗面瘫机制的探讨还比较欠缺,且大部分样本量都比较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相对较少;第三,对于影响疗效的因素,如患者的机能状态、选穴配伍、针刺的时机、针灸工具、针刺手法及针灸与其他方法的联合应用等,各医家看法不一,临床结论也不尽相同,影响了可信度。因此,我们应开拓思路,从更深层次探讨针灸治疗面瘫机理,完善和规范面瘫的综合疗法应作为今后临床工作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月芝.调神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7):16-17.

[2]冉光明.蒲首良针刺补脾治疗76例Bell面瘫中顽固性眼睑闭合不全10例[J].光明中医,2009,24(2):334.

[3]焦乃军.医药论坛杂志2006年6月第27卷第12期.

[4]周纤华.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18.

[5]贺春山.针刺合谷穴“气至病所”治疗面瘫416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2006,25(3):29.

[6]徐昕晖等中国针灸2006年10月第26卷第10期

[7]宋晓莉,杨新玲.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58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6):50.

[8]张树新.面部透针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8,27(9):7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