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合纯音听阈评价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合纯音听阈评价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

曾佳

长沙市第四医院耳鼻喉科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目的:尝试分析突发性耳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合纯音听阈测试结果,为突发性耳聋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7月~2017年5月,医院共收治耳鼻喉科共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64例,对受试耳进行纯音听阈测定,测试频率为0.25、0.5、1、2、3、4、6、8kHz,上升法获得纯音气导听阈,在安静的隔音室测试,以大于本地噪声3dbSPL作为DPOAE引入的标准,采用非线性的采样方法,绘制DPOAE听力图。结果:25例DPOAE未通过,健耳在不同测试频率上的DPOAE振幅均、不同测试频率上的纯音听阈水平均高于患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2例、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32例。有效患者DPOAE通过率90.63%(29/32),高于无效者31.25%(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合纯音听阈可分析突发性耳聋的疾病严重程度、预测疗效。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纯音听阈;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耳聋,是一类常见的听力障碍性疾病,发病急骤,患者可在数分钟到数日内,出现不明原因的神经性听力损失,年发病率约为5~20/10万,约占耳聋性疾病的1%左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突发性耳聋的具体发生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可能与血液循环障碍、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等病因有关。纯音听阈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是诊断耳聋的重要方法,能够较好的反映听力功能。本次研究尝试分析突发性耳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合纯音听阈测试结果,为突发性耳聋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7月~2017年5月,医院共收治耳鼻喉科共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64例,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11~77岁,平均(43.3±12.5)岁。左耳34例,右耳30例。病程1~144日,平均(17.1±15.5)日。伴随症状:眩晕11例,耳鸣44例,耳闷8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突发性聋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既往健康,无长期噪音接触史,无耳毒性药物用药史。

1.2方法

患者入院时,均进行一般检查,采集病史,进行血尿常规、生化全套、临床听力学检查。以纯音听阈测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为主,部分患者联合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内听道CT扫描等检查,排除窝后病变、药物中毒性耳聋、近期接受放化疗的对象。听力测试前,先采用电子耳镜检查外耳道、骨膜,清除外耳耵聍。采用GSI-61纯音听力计对受试耳进行纯音听阈测定,测试频率为0.25、0.5、1、2、3、4、6、8kHz,上升法获得纯音气导听阈,在安静的隔音室测试,以大于本地噪声3dbSPL作为DPOAE引入的标准,采用非线性的采样方法,绘制DPOAE听力图。

1.3观察指标

纯音听阈测定检查,听力损失严重程度,轻度、中度、中度、集中度的比重。DPOAE检查听力曲线类型。不同疗效患者,不同听力曲线类型比重。治疗前、后,纯音听阈测定指标水平对比。

1.4疗效判定

(1)痊愈:受损频阈恢复至正常水平,或达到健耳水平,或达到患病前水平;(2)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3)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4)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DPOAE振幅以及纯音听阈水平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ean±SD)符号(±s)表示,患耳与健耳比较以及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否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率符号n、%表示,采用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查结果

表1健耳与患耳在不同测试频率上的DPOAE振幅[(±s),dBSPL]

注:与健耳相比,*P<0.05。

2.2疗效

64例对象,其中痊愈2例、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32例。有效患者DPOAE通过率90.63%(29/32),高于无效者31.25%(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突发性耳聋并不少见,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春秋两季是高发时间段,这可能与这两个季节是流行性感染特别是脑部感染的高发时间段有关,此时脑膜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患者明显增多。不同患者的病因、病情特点存在一种的差异,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合纯音听阈有助于分析疾病的病因。如对于老年突发性耳聋,若下降型、平坦型为主,反映患者的年龄增长、伴发危险因素以及疾病,是导致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老年对象可能会伴有听觉系统退行性改变,在突发性耳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合并老年性聋,疗效多不理想。理论上每一个细胞都有自己的共振频率,越接近耳蜗基底,则共振频率越高,DPOAE能够有效的判断耳蜗基底膜解剖结构改变发生情况,从而判断疾病发生的病因、严重程度,判断是否为退行性改变、耳内失调发生情况,指导临床治疗[2]。对于退行性改变比较显著的突发性耳聋,采用常规治疗,疗效常难以让人满意。需注意的是,耳声发生幅值与纯音听阈存在相关性,DPOAE振幅变化较纯音听阈测定更为敏感,评估纯音听阈测损失较好,用于鉴别诊断伪聋、蜗性改变早期病变。但需注意是,DPOAE阈值还受年龄、性别的因素影响,目前需要建立不同年龄段不同测试频率上的幅值。同时DPOAE幅值也存在明显的左右耳差异,单纯的与健侧耳进行比较,可能无法真实的反映突发性耳聋对幅值的影响。检查还有助于分析伴随症状的发生机制,以耳鸣为例,其主要与耳蜗毛细胞损害有关,耳蜗性聋耳鸣频率出现在听力损失的频率或其边缘频率。突发性耳聋伴有耳鸣的频率主要为高音调耳鸣较多,低音频其次,中音调最少。突发性耳聋的伴随症状频率多在听力损伤最终的频率范围。

在进行耳声发射过程中,需要加强质量的控制,主要内容包括:①选择合适的探头,不同探头检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②确保探头与外耳道良好的吻合;③控制好噪音,信号强度需要高于耳道内的噪声水平,通过消除噪音源、增加叠加样本数量等方法减轻噪声的干扰。

小结: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合纯音听阈可分析突发性耳聋的疾病严重程度、预测疗效。今后需要建立不同年龄、性别正常纯音听阈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洪志军,刘秀丽,翟立杰.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职业噪声性聋早期检测中的作用[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20(6):291-294.

[2]SztukaA,PospiechL,GawronW,etal.DPOAEinestimationoftheftinctionofthecochleaintinnituspatientswithnormalhearing[J].AurisNasusLarynx,2010,37(1):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