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物理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提高物理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

马成龙

河北省肥乡县常耳寨中学马成龙

【摘要】现代教育理念要求,物理教学应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灵活设计教学程序,创建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能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探索了在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情景教学模式与具体可行的做法。

【关键词】兴趣;培养;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1.14【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5-0097-01

一、创设情景,突出实用性,激发学习物理兴趣

创设教学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使学生的充分自由得到发展,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物理情境,调动学习物理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营造良好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持久性差,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巧妙设置疑问,创设引发思维活动的情境。在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碰撞。运用发问的技巧,提出有激发性的、开放的问题,鼓励学生多方面求证知识,分析研究知识,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

例如,学习摩擦时,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摩擦,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怎样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能积极思维,参与讨论,表达自己见解。这样,通过巧设疑问,引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解题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时就会产生内在的快乐。

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营造浓厚兴趣氛围

物理是较为抽象的自然科学,枯燥的讲解会使学生乏味。要改变现状,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解教学难度,使其专心致志的学习物理,学懂物理。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体验到学习物理的快乐,营造兴趣氛围。

做好物理实验,激发物理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对物理实验充满兴趣。因此,做好物理实验,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兴趣,有利于否定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1、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物理过程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物理学中有一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现象》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观察或操作中理解概念或规律,体验学懂的喜悦。

例如在《音调、响度、音色》的教学中,音调、响度是本节难点,极易混淆,可把电子琴作为教具或学具,在键盘上按不同的键发音对比,说明音高不同,按同一键发音调节音量大小,说明响度不同,区分音调、响度,还可模拟不同乐器发音,说明音色不同。对于影响音调的因素,可利用吉它来进行演示和讲解,这样,突破重点难点就轻松多了。

2、凭借信息科技,破解教学疑点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现代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多种媒体如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使物理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拓展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过程体验,培养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由于物理内容难度逐渐递增,青少年情绪的波动性,物理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多少会遇到学习困难,出现成绩起伏现象。体验成功是每个人的需求,每一个人都有渴望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一个人被肯定,受到别人的赏识,心情就会非常愉快。多次努力,仍然失败,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自信心就会下降,影响到主体的积极性,甚至产生自卑感。在物理学教学过程中,要设法利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能力结构的不同,结合教材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设计要恰当把握知识的层次、梯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取得学习上成功的机会。例如,在设计问题时,要正确对待优劣,调整、控制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特别对学困生要给予有区别的帮助提问,复杂的问题,通过“简化、分解”,设计顺序性提问,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学生跳跃一下,就可摘得到。学生一旦取得成功,教师就及时地肯定和鼓励,会使学生的努力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这样,学生的信心、兴趣倍增,才会不断地产生学习的“冲动”,从而达到增强活力,巩固物理学习兴趣的目的。老师给学生感情上的激励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对提高学习成绩,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护自信心,稳固学习兴趣犹为重要。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作为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达到建构学生主体,培养创造能力,实现整体优化,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