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的社区疗法

/ 1

肝硬化患者的社区疗法

张向康

四川省隆昌市人民医院四川隆昌642150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但发病日期不明确者。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临床表现为恶心、腹胀、肝区疼痛、乏力、畏食等症状,体征为肝大,质地较硬,轻压痛,病情重者伴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脾大、肝掌等。常见的并发症有脂肪肝、肝硬化、肝源性糖尿病、肝炎后肝胆红素血症等。乙肝早期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脂肪肝、肝癌。

肝硬化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主要分为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三种,我国肝硬化患者中较为常见的是肝炎后肝硬化,多数由于乙型肝炎患者。病理表现为广泛的干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化、残余肝细胞结节性再生,导致肝小叶结果破坏及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硬、变形,从而发展为肝硬化。病程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肝炎临床表现,失代偿期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消瘦、少尿、腹胀、食欲减退、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门脉侧支循环建立、腹腔积液等症状。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炎、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腹腔积液等。

肝硬化在临床中的治疗分为针对肝硬化的治疗、和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针对肝硬化的一般为支持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支持治疗为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保肝、降酶、退黄等;药物治疗为降低门脉高压的药物,如心得安、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等;手术治疗有门脉高压的治疗及肝脏移植手术,门脉高压手术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巨脾伴脾功能亢进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高危患者等,主要手术类型有门-奇静脉分流术,门-腔静脉分流术和脾切除术;肝脏移植手术适用于常规内外科治疗无效的终末期患者。抗病毒治疗以药物为主,主要是干扰素,包括普通和长效干扰素,以及核苷酸类似物,如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恩替卡韦、诺福韦酯、克拉夫定等。

临床治疗能显著有效的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疾病情况,但在健康宣教行为干预方面较为欠缺,需辅助社区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社区疗法包括:开展慢性非传染病、地方病、及寄生虫病的健康指导、行为干预以及筛查;负责社区内免疫接种和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运用适宜的技术以及中西药知识,开展一般常见病的治疗;提供急救服务、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卫生保健服务;提供转诊、会诊功能;提供临终关怀功能;提供心理卫生咨询服务和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康复指导服务;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提供妇女、老年人、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保健服务提供个人与家庭的健康服务等职责。

针对肝硬化患者的社区疗法有大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及宣讲,定期组织医务人员深入社区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发放疾病防治宣传手册,传播医疗知识及健康理念,提高人群对肝硬化的认识;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提供宣讲教育人们建立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理念;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建立社区肝硬化患者档案,给社区肝硬化患者建立档案,全面了解、掌握患者病情;及时定时随访,按照患者病情的不同,实行不同的随访制度。

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可以有效的的提高患者健康意识,个体化的社区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指导患者重视肝硬化的治疗,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方案,生活中注意饮食,营养需合理,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需饮酒节制,尽量戒酒,加强运动保健,及时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及复查,争取早期发现、早期得到有效的治疗,防止向失代偿期发展,同时避免各种诱因引起的并发症

社区疗法通过疾病监测、卫生促进、健康教育等工作,对肝硬化患者疾病的发展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配合医务人员的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