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6例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8-18
/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6例报告

何继兴杨丽群

何继兴杨丽群(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珠海519020)

【中图分类号】R57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8-0228-01

【摘要】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体会进行总结,提出了本病在基层医院的诊断步骤,强调指出手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的检查必要性,并提出在基层医院应争取对粘连不多、病程短、诊断明确的病历施行一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认为预防胰瘘至关重要。

我们自1995年至2008年一共收治壶腹周围癌、十二指肠癌30例,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6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本组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51.8岁。

1.2临床表现及检查,黄疸18例,上腹胀痛8例,恶心呕吐3例,上腹包块2例,上腹剧痛2例,SGPT升高8例,其中本组行B超检查16例,CT及PTC检查各2例,胃镜4例。术前确诊壶腹周围癌10例、十二指肠腺癌4例、上腹囊性包块2例,误诊8例。其中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误诊为(合并)十二指肠溃疡2例,胆管下段癌误诊为胆总管下端结石6例。

1.3以胰、胆、胃顺序重建胃肠15例,以胆、胰、胃顺序重建5例,其中6例为双袢式。

1.4病例诊断,胰头癌3例,胆管下端癌7例,壶腹部腺癌9例,十二指肠腺癌4例,胰腺平滑肌母细胞瘤1例,腹膜后化学感受器1例,病例诊断疑腺癌1例(组织液化、难以定认)。

1.5随访住院期间死亡1例。胰腺平滑肌肉母细胞瘤病例术后8年仍健在,其余生存最短是按为8m,最长6年10m,现健存14例。随访时间最短3m,最长8年,存活病例中有胆管下段瘤11例、壶腹部腺癌3例、胰腺平滑肌母细胞肿瘤1例、病例诊断疑腺癌1例。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肝转移4例、腹腔广泛转移导致肠梗阻8例。

2讨论

2.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比较复杂的手术。因为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达22.2%[1],而在基层医院施行这样的手术,困难因素更多,因此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本组1例系罕见的胰腺平滑肌母细胞瘤,肿块巨大(15cm×10×7),与十二直肠降段、胰头及肝胃韧带粘连紧密,另1例为罕见的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与胰头及肠系膜上静脉粘连甚紧,还有1例因组织液化、病例诊断疑腺癌,其肉眼见壶腹部开口处组织僵硬导致壶腹部开口闭塞,其余23例为壶腹部周围癌及十二指肠腺癌,手术结果符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2]。

2.2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结合一些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诊断本病的必要步骤。但是术中确诊才是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依据。对于在术中还不能确定诊断,进行术中细针穿刺的细胞学检查有助诊断[3]。细针在深部多方向穿刺,穿刺组织损伤小,又可以避免切取组织过浅而漏诊,还可以防止因切除组织过深或粗针穿刺造成胰瘘等并发症。我们认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开展此类手术是一较好的诊断手段。本组穿刺及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为100%(8例)。

2.3本组有8例畏寒发热伴黄疸,B超诊断为胆管下端泥沙样伴肝内胆管扩张而进行手术,术中探察见胆总管梗塞,将十二指肠游离,在相当于乳头处有约0.5~1cm大小的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有恶性肿瘤细胞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理证实为胆管下段癌5例、壶腹部腺癌1例。这类病人发病时间短,最长28d,短的仅1W,病人一般情况较好,周围无浸润,粘连不多,所以我们对此8例病人均施行了一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1m内均痊愈出院。

2.4本组1例3d死亡,3例并胰瘘,其余12例均无胰、胆瘘等并发症状,其中2例胰瘘病人并腹腔残余脓肿,术后高烧不退而施行脓肿切除引流术。为防止胰瘘的发生,我们的体会是:(1)胰颈部切断线应在常规肠系膜上静脉水平断胰处向左偏离1~2cm,以使主胰管位于残胰中央,避免吻合时损伤胰管造成胰瘘。(2)残胰后方游离要充分,使套入空肠的胰腺达1.5~2cm。本组有3例因胆总管位置较深,游离不够,我们取肿大的胆囊与空肠吻合。为防止胆囊收缩致吻合口狭窄,胆囊与空肠吻合口4~6cm。该3例术后1W黄疸明显消退。考虑腹腔游离面广,有淋巴液等组织渗出,我们除放置1~2根多孔管于胰肠或(和)胆肠吻合口旁外,常规放一根烟卷引流条于Douglas’s窝,既可使存留的渗液引流于体外,又可使顺结肠旁沟流入盆腔的液体也引流于体外,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黄莛庭,柏椿平,王加其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早期并发症.中华外科杂志,1979,(4):227.

[2]韩中文.胰十二指肠切除39例报告.中华外科杂志,1978,(4):219.

[3]钟守先,曾宪九,蔡力行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华外科杂志,1985,(1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