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空间视角浅谈寒邪致病机理

/ 2

从生命空间视角浅谈寒邪致病机理

向晓鸣1海洁静2杨焕苗2张丽芳2郑飞虎

向晓鸣1海洁静2杨焕苗2张丽芳2郑飞虎21.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00;2.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北京100083

【摘要】空间无处不在,它如同实体,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体各个器官、各组织间正是因为有了正常空间的存在,生理机能才得以正常实现。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邪伤人容易导致所伤部位气血津液凝结,经脉不通;寒性收引,寒邪伤人,可致气机收敛,腠理、筋脉挛急收缩。寒邪的诸多特性表明,寒邪首先是影响人体的正常空间,继而导致实体产生变化而出现症状和体征。

【关键词】生命;空间;寒邪;致病机理【中图分类号】R412.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423-01空间无处不在,它如同实体,是一种客观存在。任何事物,没有了空间,它们存在的功能与意义也将随之消失。这种客观存在也处处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杯子是用来盛水的,没有了其中的空间,杯子便失去了其盛水的功能,我们居室因为有了空间,才能发挥其实际的使用价值[1]。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老子在《道德经》中如是说。以空为用的思想可见一斑。试想一下,没有空间的存在,我们的生命将会怎样?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人体各器官、各组织间,空间无处不在。

如,我们的胃肠,主呼吸的肺脏,我们的心脏,它们的正常运动,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当我们人体的空间失常,如胃肠等空腔器官被实体占据,肺脏因其运动空间失常而导致呼吸功能受限,心脏的搏动由于空间的限制无法正常进行,那么生命将会受到威胁。如肺脏,从解剖生理组成来看,除气管、支气管、肺泡等实体之外,空间也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理过程中,呼吸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空间的参与。健康的肺泡组织成群,像葡萄,每一个小囊都部分地与其他分离,壁薄而有弹性,所以它们都可以伸展。受寒状态下,肺部周围肌肉紧张度过高,直接导致肺部运动需要的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将直接导致呼吸运动出现一定的异常,此外,支气管、肺泡等周遭血液循环受到一定的影响,而直接导致肺泡的气体交换减少,影响呼吸功能。又如肺气肿的患者,由于在吸烟或者其他污染物质、刺激化学剂引起的肺部组织受损的状态下,肺泡壁破裂和消失,以致气体交换区域减少[2],而使人呼吸运动受到极大的限制,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可见,在生命活动中,空间的作用不容忽视。

微观方面,细胞内外之间的物质交换与正常代谢,都离不开空间的参与。如分子生物学中有关于温度与细胞代谢的相关性论述。温度是影响膜流动性的最主要的因素。而膜的骨架成份是脂,既可以晶态存在,又可以液态存在,主要是受温度的变化的影响。当细胞处于低温状态下,细胞膜的脂类物质成收缩状态将使细胞代谢需要的正常空间产生异常,相应部位的组织器官代谢也将受影响[3]。

图1温度对膜运动性影响对于生命空间的认识,祖国医学中有“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之说。通常,六腑只有在保持畅通的情况下,饮食才能得以及时向下传导,糟粕才能按时向下排泄,水液才能保持正常运行。《素问·五脏别论篇》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为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此外,中医理论中也有“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的说法,因寒凝而导致不通所致的病变,正是人体正常的空间将会产生异常而导致的。

我们知道所谓寒邪,即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邪伤人容易导致所伤部位气血津液凝结,经脉不通;寒性收引,寒邪伤人,可致气机收敛,腠理、筋脉挛急收缩。寒邪的诸多特性表明,寒邪首先是影响人体的正常空间,继而导致实体产生变化而出现症状和体征。

《素问·调经论》中有:“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涩)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诸病源侯论》中记载:“寒则血结,温则血消。”寒凝血脉是血栓病的主要病因之一[4],因寒凝而导致不通所致的病变,正是空间被实体占位的一个过程。

同时,中医理论中有“通则不痛”的说法,寒邪导致的寒凝血瘀、经脉不通,腠理、筋脉挛急收缩等,正是正常生命空间受到挤压后而在某种程度上产生异常,继而出现症状与体征,而当通过某些治疗手段使原本不够通畅的空间得以恢复的治疗方法,临床中应用广泛,比如我们熟知的又如颈椎病,患者头颈部在寒邪侵袭作用下,位于颈部肌肉深层的动静脉与神经受到收缩状态下肌肉的压迫作用,不同程度的产生生理性的血管狭窄或神经压迫,而导致头部供氧不足或充血状态,或神经受到压迫后而出现局部疼痛等症状。又或者受寒后导致的颈背肌肉僵硬,进而导致局部血管收缩、神经压迫等出现疼痛等症状或体征,无论是使用散寒解表药还是采取针灸、刮痧、拔罐热敷等处理方法,其治疗思路都是使局部紧张肌肉得以放松,减轻局部肌肉对于神经、血管的压迫,从而使局部组织间的正常空间恢复,血液循环恢复正常,局部组织代谢亦恢复正常,继而异常的症状体征消失。当然寒邪致病的机理可以从多种视角来发掘,单从生命空间的视角对寒邪致病的进行的探讨,难免会有视野的局限性和不到之处,希望有识之士将有更多的讨论加入其中。

参考文献:[1]张克镇.生命空间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第一版:3-7.[2](英)帕克.人体[M]左焕琛.译.上海:上课科技出版社,2014,第二版:154[3](美)GeraldKarp.分子細胞生物学[M].王喜忠、丁明孝、张传茂.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三版:P136[4]陈可冀.实用血瘀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二版:148.[5]向晓鸣(1989,06——),女,汉族,湖北黄冈人,住院医师,研究方向:腧穴效应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