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诃贴治疗小儿脾肾阳虚泄泻72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豆诃贴治疗小儿脾肾阳虚泄泻72例

贾国华邢国献吕占平周亚敏

河北省阜平县中医医院河北阜平073299

摘要:目的观察豆诃贴治疗小儿脾肾阳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73例),分别采用豆诃贴和丁桂儿脐贴治疗。两组均以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为观察周期,72小时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66.8%,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豆诃贴治疗小儿脾肾阳虚泄泻安全有效。

关键词:豆诃贴;小儿;脾肾阳虚泄泻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数量增多,粪质稀薄,甚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疾病(1)。西医称泄泻为腹泻,发于婴幼儿者称为婴幼儿腹泻。本病在儿科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在年龄幼小者表现更为突出,所以泄泻多见于婴幼儿。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近年来,我们采用豆诃贴治疗小儿脾肾阳虚泄泻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内小儿有关泄泻的诊断依据制定。血常规在正常范围,尿、便常规镜检无异常,电解质系列、小儿立位腹平片无异常。临床主要表现为患儿久泻不止,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舌淡苔白,指纹淡,脉细无力。

1、2一般资料145例病例均为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河北省阜平县中医医院儿科门诊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73例。治疗组中男孩39例,女孩33例;年龄为4个月到3、0岁,平均1.6岁;对照组男孩40例,女孩33例;年龄为4个月到2、9岁,平均1.58岁。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脐部外敷豆诃贴(肉豆蔻、诃子、肉桂、吴茱萸、升麻),每24小时换药一次;对照组脐部外敷丁桂儿脐贴,每24小时换药一次。两组均以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为观察周期,72小时后判断疗效。两组患儿均配合饮食调理,母乳喂养患儿及人工喂养患儿暂停辅食,混合喂养患儿暂停奶粉,饮食以流质、清淡、易于消化者为宜,同时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脾胃负担,根据患儿病情恢复情况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当添加。治疗期间若出现重度脱水、周围循环衰竭等指征立即加用静脉点滴进行抢救。

2.2疗效判断标准疗效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药政局2002年版《新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评定标准》中的有关标准制定。临床治愈:大便次数、性状及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主症积分减少≥90%。显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减少至治疗前的1/3或以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主症积分减少<90%、≥67%。有效: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的1/2以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主症积分减少<67%、≥33%。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主症积分减少<33%。

2.3安全性观察治疗前后检测血尿便常规。

2.4统计学方法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3结果

3.1临床疗效经过72小时的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66.8%。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表1)。

3.2安全性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均未见异常变化。

4、讨论

泄泻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于两岁以内的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西医以纠正脱水和止泻药为主治疗本病,而中医则运用内服中药、小儿推拿、针灸、脐疗等方法。中药内服远期疗效较好,副作用小,但起效缓慢,煎制繁琐,汤剂味苦难以下咽,很多患儿难以接受(2),兼之脾肾阳虚泄泻患儿,大多病程较长,患儿及家长治疗方面耐受性已差,不愿患儿再受针扎之痛苦,且服药也亦相当困难,而以中药外敷治疗为主的方法则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之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3)。脾气亏虚水湿不化,脾阳不振中气失举,脾虚致泻者,一般先耗脾气,继伤脾阳,日久则脾损及肾,造成脾肾两虚,脾阳虚则水谷不能腐熟,以致产生虚寒泄泻,肾阳虚则命门火衰、阳气不足,久泻则阳气下陷。治以固涩止泻,温补脾肾,壮火散寒,升阳举陷。本研究采用的豆诃贴即以上述原则立方。方中煨肉豆蔻温中涩肠止泻;熟诃子涩肠止泻;肉桂,温肾助阳,温运脾阳;吴茱萸散寒燥湿止泻;升麻升阳举陷。涩、温、散、升通过诸药药理作用的密切配合,从而达到止泻的药效功能。

本研究显示,豆诃贴治疗小儿脾肾阳虚泄泻总有效率达90.3%,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患儿及家属均乐于接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82.

[2]马玉侠,赵岩,张景雪,高树中**.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古今文献常用药物分析[J].《中医外治杂志》,2013,4(22):2-63.

[3]万力生,邱静宇.《中医儿科诊疗思维》[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04.

作者简介:贾国华,女,1976年出生,河北保定人,医学学士,主治中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