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超声图像特征的统计学分析

/ 2

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超声图像特征的统计学分析

马彩叶李星云谭燕陈佳佳陈兴美杨健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浙江绍兴312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和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35例和乳腺纤维腺瘤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流信号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状肿瘤的血流分级主要为II级、III级,纤维腺瘤的血流分级主要为I级。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可能存在交界性或恶性叶状肿瘤,因此在术前通过超声特异性图像特征对该病进行诊断非常重要,可为合理的手术方式提高参考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图像特征;统计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7.9;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179-02

乳腺叶状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由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构成,该病的发病率在乳腺肿瘤疾病中占0.3%~1.0%[1-2]。为了探讨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和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35例和乳腺纤维腺瘤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35例和乳腺纤维腺瘤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证实。乳腺叶状肿瘤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74岁,平均(43.6±8.5)岁,病灶共有38个,其中良性肿瘤21例,交界性肿瘤11例,恶性肿瘤3例,肿瘤大小1.3~12.7cm,平均(4.2±1.7)cm。乳腺纤维腺瘤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5~61岁,平均(38.4±7.9)岁,病灶共有156个,肿瘤大小0.6~10.7cm,平均(2.0±1.4)cm。

1.2仪器与方法

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测,仪器型号为PhilipsiU22、EUB-7500和HIVISIONAvius,探头频率5~14MHz。患者取仰卧位,患者双臂上举,检查双侧乳腺及双侧腋窝,对病变位置做多切面的扫査,通过维声像图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边缘回声、后方回声、有无囊性变、有无钙化及血流信号等。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观察肿瘤内部的血流情况,依据Adler半定量法对血流信号进行分级,血流丰富程度分为四级,0级为肿瘤内部未见血流信号;1级为可以看到有1~2处呈点状或短棒状的血流信号;2级为可以看到3~4处呈点状的血流信号或者1条管壁清晰的血管;3级为可以看到超过4处呈点状血流信号或者超过两条管壁清晰的血管。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用t检验方法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的比较

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6±8.5)岁,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患者平均(38.4±7.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P=0.00);乳腺叶状肿瘤患者肿瘤大小平均(4.2±1.7)cm,显著大于乳腺纤维腺瘤组患者平均(2.0±1.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P=0.00)。

2.2两组患者的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

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肿瘤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囊变性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包膜和钙化则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两组患者血流信号分级结果的比较

乳腺叶状肿瘤组0级0例,I级5例,II级11例,III级19例;乳腺纤维腺瘤组0级0例,I级115例,II级32例,III级9例,两组患者的血流信号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状肿瘤的血流分级主要为II级、III级,纤维腺瘤的血流分级主要为I级。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血流信号分级结果的比较

3讨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都是乳腺纤维上皮发生病变,由于两者的临床症状极其相似,而叶状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纤维腺瘤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差异明显,因此对于有生育需要的女性,对两种疾病的准确诊断非常重要[3]。

乳腺分叶状肿瘤是一种很罕见的乳腺肿瘤,由纤维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组成,发病率占所有乳腺肿瘤疾病的0.3%~1%[4]。德国JohannesMuller首次在1838年发现该病,并将其命名为叶状囊肉瘤。直到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统一命名为乳腺分叶状肿瘤[5-6]。该肿瘤疾病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特征是由两层上皮构成一个缝隙以及围绕在其周围的丰富的间质细胞一起形成叶状结构,特点是中间质的增生较为旺盛,直至上皮腔内部。一般小型的叶状肿瘤边缘清晰,与纤维腺瘤非常相似;而较大的叶状肿瘤边缘清晰或者局部不清晰,在其周围间质会挤压上皮细胞,从而形成假包膜,导致质地较硬,HIA形成缝隙,形状呈分叶状。

本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中有24例出现囊性变,经手术证实有20例为交界性或恶性,剩下4例为良性叶状肿瘤。因此囊性变指证症可以作为交界性或者恶性叶状肿瘤的提示。而纤维腺瘤组中仅有3例出现囊性变液性暗区,所以囊性变指症可以作为诊断区别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参考指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35例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结果为良性17例,其中0级0例,I级2例(11.8%),II级7例(41.2%),III级8例(47.1%);交界性6例,其中0级0例,I级1例(16.7%),II级2例(33.3%),III级3例(50.0%);恶性12例,其中0级0例,I级1例(8.3%),II级5例(41.7%),III级6例(50.0%)。说明肿瘤内部血流丰富可能是叶状肿瘤,但无法作为确诊良恶性叶状肿瘤的特异性指标。乳腺叶状肿瘤组0级0例,I级5例,II级11例,III级19例;乳腺纤维腺瘤组0级0例,I级115例,II级32例,III级9例,两组患者的血流信号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状肿瘤的血流分级主要为II级、III级,纤维腺瘤的血流分级主要为I级。由此可以说明II~III级血流信号可考虑是叶状肿瘤。

综上,乳腺叶状肿瘤和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有多个诊断鉴别指标,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年龄一般偏大,肿瘤呈分叶状、边缘清楚、肿瘤内部具有囊变性、后方回声增强、血流丰富,通过这些特点可以与纤维腺瘤区分开。乳腺叶状肿瘤可能存在交界性或恶性叶状肿瘤,因此在术前通过超声特异性图像特征对该病进行诊断非常重要,可为合理的手术方式提高参考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曾书娥,黄建国,褚丹.乳腺分叶状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3(9):663-665.

[2]洪浩,彭玉兰,于雷,等.乳腺叶状肿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18(3):255-258.

[3]孝梦甦,朱庆莉,姜玉新,等.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与超声特征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9(12):1083-1088.

[4]游庆朋.乳腺叶状肿瘤病理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9):1089-1091.

[5]左文述,郑刚.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3):187-190.

[6]高榆秀,赵诚,赵鹏,等.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超声图像特征的统计学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11):975-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