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性惊劂200例诊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小儿热性惊劂200例诊治分析

王桂梅

王桂梅(山东省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274600)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171-02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病毒感染是引起高热惊厥的常见原因,少数患儿反复发作可引起脑损伤,及时有效的止惊和降温是关键。结论本病的重点是控制惊厥,解除高热,对有复发倾向患儿适当预防性应用抗惊厥药物,降低复发率,减少后遗症。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复发

热性惊厥(FS)以往又称高热惊厥,系儿童时期发热所诱发的惊厥,是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原因,有明显年龄依赖性和自限性,绝大多数儿童6岁后不再发作,病程呈良性经过,少数严重者会造成缺氧性脑损伤,导致智力不同程度低下,学习和行为障碍,甚至转为继发性癫痫(EP)。FS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也是儿科门诊急诊及住院病种之一。因此积极控制和预防其发作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00例FS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年间共收治FS患儿200例,其诊断及分型均符合国内诊断与分型标准。其中单纯性(典型)FS(simpleFS,SFS)136例,复杂性(不典型)FS(complexFS,CFS)64例。体温38-41℃。上感146例,支气管炎22例,支气管肺炎34例,肠炎8例。年龄1个月~8岁。男128人,女72人。

1.2临床表现多数患儿以惊厥为首发症状,测量体温发现有发热,甚至有当时只感觉发热,但体温并未增高的现象,抽搐多为惊厥性发作,且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也可是局限性发作,抽搐停止后很快恢复正常,SFS一般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在一次发热疾病过程中,大多只有一次发作,个别有两次。约半数患儿在今后发热时再次或多次发作。多数患儿惊厥持续时间<10min,少数>15min,一次FS持续时间>30min或反复FS持续时间>30min,发作间期意识不能恢复,为FS持续状态。

1.3实验室检查FS组在首次惊厥后1-3小时内,对照组100例,两组均在静脉输液前采静脉血测血钾,钠,钙,镁,氯浓度,对照组与FS组小儿的年龄,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FS患儿的血钠,镁值均较对照组偏低。

1.4临床诊断FS的诊断应具备以下条件:(1)首发年龄多在6个月~3岁;(2)惊厥发作时伴有发热;(3)既往没有无热惊厥史;(4)除外颅内感染和其他原因所致的惊厥。

1.5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去枕仰卧位,松解衣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呕吐物,用裹有纱布的压舌板填其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及舌后坠引起窒息。(2)吸氧,以减少缺氧性脑损伤。(3)多数FS发作短暂,数分钟内自行缓解,不需要应用止惊药。对发作超过5分钟或来院时仍在发作的惊厥,首选地西泮,每次0.3~0.5mg/kg,最大量为不超过10mg,静脉缓慢(1mg/min)推注。1~2min起效,必要时30min后重复。24小时内可用2~4次。.如果抽搐持续不止则可应用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在5~10min静脉缓慢推注,静脉通道未建立前也可肌肉注射,为减轻呼吸抑制也可将负荷量分2次,间隔30min给药。也可10%水合氯醛0.5ml/kg保留灌肠,其起效作用快而且操作简便,必要时30min后重复一次。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呼吸抑制。(4)脱去患儿外衣外裤,让患儿头背部睡在5~8℃水袋上,四肢用暖水袋保暖,避免寒战。体温降至38℃以下时撤去水袋。可用30~50﹪酒精擦洗颈部两侧,腋窝,股动脉处。复方氨基比林肌肉注射或赖氨匹林10~20mg/kg,静脉推注。(4)纠正水电酸碱紊乱,惊厥持续时间长者可适当补充碱性液,疑有脑水肿者可地塞米松0.3~0.5mg/kg或20%甘露醇3~5ml/kg静脉滴注。(5)积极查找病因,制定相应治疗方案。(6)对有复发倾向者,可于发热开始即使用安定1mg/kg·d,日分3次口服,连服2~3天。

2结果

186例患儿预后良好。6个月~2岁年龄段患儿共86例(43%),其中61例(71%)复发,男32例,女54例,男女之比为1:1.7。136例FS中有3例(2.2%)转为癫痫,64例CFS中11例(17.2%)转为癫痫。

3讨论

大多FS可于3~5min自行缓解,不会产生脑损伤,病程呈良性经过,因此对于多数惊厥,尤其是SFS无需特殊处理,但应告知家属FS的特点,发热的处置,急性发作时的应对措施,那些情况需要医学干预及FS的预防方法,可以促进医患关系,增进医患配合,同时也可增强患儿及其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复杂性FS起病于任何年龄,可6个月以内或大于6岁,低热或无热是出现惊厥;持续时间超过20~30min;高热惊厥复发频繁,5次以上;惊厥呈明显局限性或左右不对称;有脑外伤或脑缺氧病史;热退一周后脑电图异常。本型预后较差。以下患儿再发率较高:①年龄较小.②直系亲属中有癫痫史;③女孩;④血钠、镁偏低。对于以上患儿出现发热≥38.5℃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镇静剂预防再发。

F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但主要与遗传,脑发育未成熟和发热有关。以3岁以下婴幼最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婴幼期脑发育不成熟。②脑组织中酶活性和神经兴奋,抑制性递质的动态平衡处于不稳定状态。高热惊厥发作是体温升高,且处于上升期,一般>38.5℃时出现惊厥,惊厥的发生与体温上升速度有关。体温骤升时的惊厥发作次数显著高于发热一段后惊厥的发作次数。惊厥的发病年龄恰好是小儿感染的好发年龄。86%以上的FS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有关,在感染过程中免疫因素不可忽视,相关机制可能为:高热及惊厥引起脑低氧,细胞能量代谢障碍,钠泵功能失调,引起钠离子内流,导致低钠血症;脑低氧刺激压力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远曲小管和集和管回收水分增加,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这也为临床适当用0.9%氯化钠液和1.4%碳酸氢钠液提供一定的依据。高热惊厥患儿存在IgG、IgA水平低下,对高热惊厥反复发作者,应适当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六版.

[2]鈡建民.热性惊厥的临床诊治策略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3]李娟,黄志.热性惊厥与惊厥性脑损害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儿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