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基于市县一体化的物资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电力企业基于市县一体化的物资管理

郑伟锋

(国网漳州供电公司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提高效率效益为根本,创新业务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本文论述了电力企业物资市县一体化管理的实施策略,深入探讨了如何建立市县一体化的物资管理体系,为电力物资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物资管理;市县一体化;电力企业

近几年漳州地区各级电网建设任务繁重,农网升级改造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大量物资要配送到需求现场,物资供应业务不断增加。随着物力集约化管理不断深入,物资采购集中度越高,对基层物资催交催运、货物交接、现场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各县电力公司不同程度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管理效率不高、电网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公司效益整体提升和县域电网加快发展的突出矛盾。建立市县一体化的物资管理体系将从根本上破解制约市县公司发展的机制束缚,促进公司经营效率和发展质量全面提升。

市县一体化是在在县公司“子改分”工作的基础上,以效率效益为导向,统筹推进物资业务再集约,进一步优化业务布局和机构人员设置,缩短管理链条,优化业务流程,深化业务融合,建成市、县公司一体化运作的统一高效、保障有力的物资供应体系。在职责分工明确的前提下,创新工作方式,加强物资计划、合同履约、仓储配送、质量监督等专业的垂直管理,逐步建立市县一体化物资管控体系,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通病”。

1、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针对县公司无序采购囤货导致后期无法领用出库的问题,组织商务、技术专家对日常采购中数量、金额较大的物资采购开展审核,采取“事前”集中审核、“事中”集中匹配和“事后”核查通报的方式进行管控。

(1)“事前”集中审核

定期梳理和发布地区各类物资标包执行比例和片区金额执行情况并下发至县公司,作为项目部门日常物资需求计划申报的参考依据。将原本物资需求实时提报、实时匹配、实时下单的工作模式转变为物资需求实时提报、每月两次集中匹配、集中下单的方式。县公司需按匹配的时间节点提前提报物资需求,并对提出的物资需求进行初步审核,本公司库存物资优先进行平衡利库。市公司负责对各县公司上报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汇总审核。对于超量采购、无项目采购、超长交货期等情形将退回其采购申请。

(2)“事中”集中匹配

每月市公司组织开展两次集中匹配工作,负责全地区物资需求计划的集中匹配、供货片区调整和片区金额调剂等工作。匹配时严格按照项目部门提供的技术规范进行匹配,并逐条反馈匹配结果,未匹配到的条目将进行回退处理。

(3)“事后”核查通报

依据集中匹配结果,跟踪县公司采购订单和采购供货单的生成情况。对匹配成功未及时生成订单、需求提报错误取消订单等情形每月将进行通报。

2、实行差异化采购,促进供需匹配

针对县公司存在的物资履约协调较为滞后,物资到货不及时,造成重复停电或超长工期的问题,市公司结合每月物资需求申报情况,定期汇总接收县公司的履约协调申请和到货现场服务需求,实时对接各个项目施工进度和到货计划,搭建与需求部门直通平台,统筹调配供应商产能不足及各县公司需求不平衡的问题,充分挖掘县公司人力资源,建立县公司物资履约协调联络人,建有效解决市县公司分头协调效率不高、重复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形成“一口对外”“一次协调”物资履约供应服务快速响应机制。

(1)针对迎峰度夏、里程碑、政府重点工程等,建议物资计划人员在匹配环节优先选用供应周期最短、备有现货的供应商,将常规的供货周期缩短20%,确保物资及时到货,不影响计划停电和安全生产工作。

(2)对于常用物资,在考虑供应商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开展定额储备,按供货地区进行均衡分配,保证日常生产作业和应急抢修工作。

3、全区域调拨,共享库存资源

针对前期无效采购,造成库存积压无法利用的情况,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运用仓储信息化设备实时提取物资库存情况,确保库存物资型号、数量真实有效,将长时间未领用物资定性为积压物资,市公司在集中匹配前先开展全地区的平衡利库。

(1)充分运用PDA、RFID、一体机、视频监控、通道门等现代物联网设备,将市县公司仓库库存信息及时上传至仓储管理系统。

(2)对于各县公司上报的采购需求,需在集中匹配前将物资数量和型号与全地区库存数据进行比对核实,若该县公司库存物资可利用,则优先使用该公司库存;若地区内其他公司库存有该类物资的,则采用跨单位调拨的方式予以利库。原则上漳州地区各类物资采购遵循“先利库后采购”的原则,减少采购频次,提高库存周转效率,降低全地区库存金额。

4、应用质量检测数据,提升采购质量

针对县公司专家人才缺口大,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检测队伍及检测设备分散无法高效利用的问题。市公司负责集约产品质量监督及供应商管理,县公司配合开展问题收集、绩效评价。整合地区质量监督分散的资源,推行“大区域”作业模式。

(1)由市公司整合市县公司专业检测队伍,根据省公司安排,逐月组织检测单位到现场取样检测,全盘统筹管理,解决县公司单独开展检测工作,资金量小能力弱,力量分散的问题。

(2)定期将问题数据反馈至专业部门,对产品质量影响安全生产的,质量监督人员将提出采购建议,该协议库存标包将延缓执行,并将相应份额暂时调整到其他标包进行采购。对确有质量问题的供应商,将对其约谈,上报省公司进行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

总而言之,建立市县一体化的物资管控体系,对各县公司每月物资采购类别、型号、数量,工程项目进度等进行管控分析,对全地区的物资配送进行统一协调、质量监督统一抽检、库存物资统一平衡利库等工作,做到市县贯通、专业协同,漳州地区物资管理“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