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BIS值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右美托咪定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BIS值的影响

方燕朱凤琴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BIS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镇静,研究组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比两组患者在T1(拔管时)、T2(拔管后5mi)、T3(拔管后10min)时血流动力学及BIS值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在T2时BI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平稳心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者自我意识恢复。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血流动力学;气管拔管;BIS值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008-02

气管拔管时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患者心跳加速、血压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多,对患者预后极为不利[1]。右美托咪定属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一种,半衰期在6min左右,可通过作用于脑和脊髓的被膜,抑制神经元放电,达到镇静、镇痛的效果,且在抗焦虑、抗寒颤等方面功效显著[2]。本研究通过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及BIS值的影响,探寻减轻全麻对机体伤害的有效方法。现报告示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1.2±5.7)岁;胆囊手术15例、阑尾手术14例、腹外疝10例、肠梗阻11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3.4±6.2)岁;胆囊手术16例、阑尾手术13例、腹外疝12例、肠梗阻9例。纳入标准:术中出血量小于800ml,无肝肾功能障碍、呼吸或循环系统疾病,术后需拔出气管导管。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1.2.1麻醉方法术前0.5h,肌肉注射0.5mg阿托品与0.1g苯巴比妥钠。高血压患者先给予1mg尼卡地平以控制血压。开放上肢静脉,监测患者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心电图。静脉滴注林格氏液200ml。麻醉诱导:静脉注射0.2~0.5ug/kg舒芬太尼、0.04mg/kg咪达唑仑、0.2mg/kg顺式阿曲库铵、0.4mg/kg依托咪酯。常规气管插管,术中应用舒芬太尼、七氟醚、顺式阿曲库铵以维持麻醉。维持BIS值为40~60,潮气量为8ml/kg。

1.2.2用药方法手术结束前0.5h,停用顺式阿曲库铵与舒芬太尼,对照组静脉泵入10ml0.9%氯化钠溶液,研究组静脉泵入0.6μg/kg右美托咪定,均持续泵入10min。手术结束前5~10分钟,停用七氟醚,改用新斯的明1.0mg与阿托品0.5mg进行拮抗肌松残留。拔管后,患者Aldrete改良评分≥9分即转送至病房。若SBP>180mmHg,则降低滴注速度,静脉注射尼卡地平1mg;若患者收缩压(SBP)<80mmHg,需提升输液速度,并静脉注射麻黄素5mg;心率(HR)<50bpm,静脉注入阿托品0.5mg,HR>110次/min,静脉注入艾司洛尔10mg,上述措施在必要情况下均可重复进行。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SBP、HR)、BIS值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各时间点SB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BIS指数在T2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与BIS值比较(x-±s)

3.讨论

腹部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由于手术创口、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对机体的损伤以及残留麻醉药物对机体的刺激作用,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如血压增高、心率加快、血氧浓度降低等[3]。而BIS是通过对脑电图频率、波形及位相等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建立可对大脑皮层活跃程度进行全面反映的数据化模型,其数值与患者镇静程度及自主意识恢复程度呈正相关[4]。

我院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全麻苏醒期,积极探寻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与BIS指数的有效药物。右美托咪定作为常见的镇静、阵痛药物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可同时作用于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作用点分布在神经突触前后膜与中间神经元的α2受体,中枢神经作用点主要为脊髓后角与脑干蓝斑区,通过对迷走神经的兴奋作用,对交感神经形成抑制机制,降低去甲肾上腺素与谷氨酸的释放,减少中枢神经的损伤,从而起到镇痛、镇静、保护神经的功效[5-6]。本研究中,研究组在SBPT1、T2、T3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右美托咪定较生理盐水更有利于降低SBP值,改善血流动力学。研究组在T0、T1、T2、T3时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运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减少残留麻醉药物及拔管时对机体的刺激,从而促进心率平稳。研究组BIS值在T2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显著缩短拔管苏醒时间,促进自主意识恢复正常。同时有研究表明[7-8],肌肉推注右美托咪定,约12min时可实现浆浓度最高值,并可获得非常高的生物利用度。静脉推注后,血浆浓度能够稳定分布,药物可经肝脏代谢、尿液或粪便清除,因而可有效避免对患者肾功能的损害。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可明显改善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提高BIS值,减轻拔管时的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志杰,项巧敏.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浙江医学,2015,37(8):700-702.

[2]温小林.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5,10(9):1389-1392.

[3]余洁,邵雪泉,郑丽花等.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七氟烷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2):159-162.

[4]陆伟,刘丽,龚敬等.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调控右美托咪定镇静深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4):574-575.

[5]郭继龙,王光磊,齐敦益等.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气管拔管及术后镇痛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35(4):246-248.

[6]吴娴,徐海军,王立伟等.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5,15(5):655-658.

[7]林露,冉茂荣,李军.预注右美托咪定对LC患者拔管期BIS指数和复苏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6):584-587.

[8]庞勇.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全麻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拔管期的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2):6496-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