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间带围堤吹填施工安全管理方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潮间带围堤吹填施工安全管理方法探究

梁程华

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510290

摘要:潮间带海域的围堤工程施工作业中,会面临一定的安全风险与安全隐患,因而在施工中,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对安全风险加以规避。本文谨以某主河道与附近众多支河道流入海口围堤工程为例,结合该区域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实际需求,对工程潮间带围堤吹填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潮间带;围堤;吹填施工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该国沿海地区的围海造地等土建工程的开发建设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工程建设规模也有所扩大,在施工作业中,围堤吹填施工工艺的应用,具备较好的经济性、适用性等优势,因此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同样也会面临一定的安全风险,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一、工程简介及施工条件

本工程河流入海口围堤工程位于潮间带海域,地处区域低洼沼泽地,潮高超4m时海水淹没整个施工区域,在工程规划与设计中,拟利用旱季小潮期间进行围堰建筑施工。为满足工程建设需求,采用吹填造地工艺加以实现,建设用地面积约880万英亩,工程建设周期为300天,工程拟规划建设工业园。工程主要的施工工艺为围堤及吹填隔堤施工,采用原地取土,加盖土工织物进行防护作用。陆域工程需要采用中大型绞吸挖泥船进行吹填施工,要求将吹填工程的平均标高控制在7m左右。

本工程所临近海域具备较大的潮差,据数据信息统计:

最高水位(HHWL)(1991年飓风)...+6.30m

最高水位(HHWL)(CPA记录)......+5.50m

平均高水位(MHWLS)..............+4.50m

标准低水位(SLWL)...............+0.40m

平均最低低水位....................-0.70m

图表基准..........................+0.00m

该海域潮差最大值为6.30m,潮差平均值为4.50m,较大的潮差对海域的船舶航行与施工作业带来极大的影响,工程施工面临一定的安全风险。在实际的施工中,将受到海风较长时间的影响。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显示,该海域每年都面临较大风浪的影响,3-6月份会受到台风级突风袭击(偶然情况下会有龙卷风威胁或袭击),工程的施工作业条件恶劣。工程所处的区域为低洼的沼泽滩地,工程施工区域没有较大的水深,滩面高程高于2m,区域水深较低,对大型船舶的进出及工程施工作业会带来较大影响。工程所处区域缺少避风锚地,船舶没有合适的避风条件,在恶劣天气下,大风会带来巨大的海浪,则船舶及工程都会遭到波及,面临一定的施工及安全威胁。另外,该工程为该片海域的起步工程,尚未具备完善的航道,容易出现船舶搁浅的问题,船舶航行及施工作业都会受到影响。

二、潮间带围堤吹填施工的安全管理策略

2.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考虑到该工程所处的海域天气多变,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对工程施工作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该工程需要对气象问题将会带来的影响有所预期,并强化与当地气象部门的联系,建立气象预警机制,定时接收气象信息,一旦收到台风(突风)、寒潮、大风等恶劣天气,则通过网络、短信、无线甚高频、邮件、电话等多种途径进行预警,提醒施工作业船舶、工程施工作业团队做好准备与防护工作,提前进行船舶进港避风,撤离施工人员,对临时工程进行加固,以避免恶劣气象条件下对工程施工条件及设备设施带来负面影响,保证工程施工人员及财产安全。工程施工作业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潮汐的影响,进行软体排铺设及袋装砂施工时,需要在低潮位条件下,进行人工滩地施工作业,为此工程施工作业团队,需要对该海域的潮汐变化有明确的了解与把控,并根据潮汐时间开展工程施工作业。同时,在人工滩地施工时,需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穿戴救生衣及安全帽等防护工具,施工前后对施工人数加以核对。

2.2论证工程设施准入条件

工程位于高滩位,且面临较大潮差,潮位较高时,水的平均深度为1.5m-2m左右,而海船一般具备较深的吃水,一旦进入该海域则很容易造成搁浅,河道边缘或滑坡塌方等会造成船舶倾斜侧翻的风险。在进行吹填作业时,前期需要利用船舶进行坐滩施工,而海船由于尖底,具备较高重心,坐滩施工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针对这种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应当充分考量工程的施工条件,选择资质完备、性能良好的船舶进行施工,在船舶安全吃以自航平底施工船舶为佳,需要针对船舶安全吃水限制水位进入施工,且应抢在一个潮水退降水位至安全水位之前,需完成等于或大于船体长度比1.2倍、宽度比2.0倍以上水域范围的安全吃水区域,无法完成的,船舶应及时退出该区域,等待下一趟潮,满足安全吃水时再进行施工,以减少船舶纵倾或侧翻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对参与涉海工程的施工船舶及相应的浮动设施设置合理的准入条件,并对该准入条件进行合理论证,以明确该条件的合理性。工程施工中,要对进入海域及参与工程施工的船舶进行现场检查,明确其是否满足准入条件,对不满足准入条件的船舶加以清退,为工程施工安全及工程施工作业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2.3采用合理的运输方式

工程的施工作业需要消耗大量的施工材料,根据现场实际的施工条件与施工需求,合理选择施工材料运输方式。考虑到该工程为临海工程,其施工作业所需材料需采用水运方式进行运输。但该工程所临海域并不具备良好的船舶进场条件,工程施工时,需要对该水域水深数据摸底探清,在此前提下,设置临时航道及助航标志,为材料的运输提供方向指引。为满足材料运输的需要,应当设置满足运输船舶的临时安全航行通道,助航标志应当采用交替布设的方式,左红右绿,尤其在通道转弯处、狭窄处及起讫点增加布设密度。按照相关规定,布设临时助航标志,并对其加以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航标的配布需要根据水位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为船舶航行安全提供保障。

2.4建立自救互助应急机制

工程位于临海滩涂平原,工程区域的水下地形平坦,工程高程高于平均潮位,一大半时间为露滩状态,因此一旦船舶遇险,则难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应急条件较差。为保证工程施工作业安全,应当建立自救互助应急机制,对船舶施工作业进行及动态化管理工作。工程区域自救体系的建立,应当按照不同的工程施工标段,对工程区段进行划分,每区段为500m,各区段范围内的船舶之间,设置相应的信息平台,现场搭配应急中心调度室,24小时接收船舶安全危险信息,并进行应急调度。为保证工程安全,现场搭配巡逻(应急)专用艇,昼夜值守,一旦发现安全问题,及时示警加以处理。现场引进船舶定位系统,对船舶进行动态化管理工作,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则实时向调度中心发送安全信息,由调度中心统筹调度,安排应急救助工作。其他工段接收安全示警之后,立即反应,进入应急警戒状态。这一过程中,需要通过对船舶的及时跟踪与动态化管理,确保船舶在遭遇风险时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除此之外,工程施工现场还需要采取必要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提前办理相关施工手续,要求当风力等于或超过6级时,全部机动船舶停止施工,提前进入避风港,非机动船舶则由拖轮进行拖带进入避风港。

三、结语

本文对潮间带围堤吹填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讨论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与意见,但考虑到每个工程项目都存在特殊性与差异性,因此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作业时,安全防护与管理工作需要基于实际情况对防护管理加以调整。同时需要对工程所处海域的特殊条件及气候环境有明确的认知,制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工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