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中的砂质岸坡生态防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河道治理中的砂质岸坡生态防护措施

尹鹭

扬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扬州225007

摘要:在进行河道治理过程中,岸坡的防护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要尽可能地保持岸坡原来的形态,尽量保存岸坡原生的植被。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河道治理中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所以针对不同土质的河道,根据其地质情况、材料特性、景观要求及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选择能够结合防洪兴利与生态两方面要求的护砌型式来进行综合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河道治理;砂质岸坡;生态防护;措施

1.河道治理的意义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造成河道污染,进而导致水质下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地表植被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导致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河道治理中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所以针对不同土质的河道,根据其地质情况、材料特性、景观要求及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选择能够结合防洪兴利与生态两方面要求的护砌型式来进行综合治理是非常必要的。加强生态河道的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当前需要,也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优化水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土质边坡的类别

现代堤防堆筑的土质主要有以下两种:

堤防多采用砂性土堆筑,砂性土颗粒间无粘聚力,性质松散,主要由0.075~2毫米的颗粒所组成无塑性的土。按粒度组成可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砂性土不具粘着性和塑性,但透水性极强。砂性土层是良好的含水层。作建筑地基时易压密,沉降量小,但在水头及动荷载作用下,粉砂可能发生管涌及液化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采用黏土筑堤,黏土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原料。由多种水合硅酸盐和一定量的氧化铝、碱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组成,并含有石英、长石、云母及硫酸盐、硫化物、碳酸盐等杂质。

3.岸坡防护类型

3.1传统岸坡

传统的岸坡护砌常以混凝土、砌石等硬性材料为主,护砌方法由早期的沉柴排、抛石、浆砌(干)石发展至混凝土铰链排、模袋混凝土等新技术。设计上主要考虑岸坡的稳定,以安全经济为主,其主要特点为:(1)抗冲刷能力强,整体稳定性好,可以充分发挥河道的行洪、排涝等功能;(2)材料常规,料源丰富,可以就地取材,同时机械化施工程度高,施工速度快;(3)适应变形能力差,遇到较差的地质情况容易产生结构破坏,不便修复;(4)分割了水陆之间的连续性,忽略了生态及环境方面的要求,无法实现绿色效应。

3.2生态岸坡类型

目前国内外采用较多采用的生态护砌类型主要有以下三大类:植被护坡,包括人工种草,人工铺草皮,栽种岸坡乔、灌木等,主要是利用植被根系网络固结土壤,增强坡面的抗侵蚀性,减少坡面土壤流失。该种方法主要用于设计高水位以上部分或与亲水景观相接部分,护坡效果明显,投资经济。

(1)生态袋护坡,通过土工织物或者编制袋填土,由土工合成材料在岸坡土壤表层形成覆盖网,再按一定组合和间距种植多种植物,通过植物生长达到根部加筋的目的,增强岸坡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可用于水流较大河道。

(3)格宾网笼护砌,由箱笼加上填充物构成,填充物可以就地取材,具备抗风化能力即可,外部网笼一般采用热镀锌工艺制成的高镀锌低碳钢丝,耐久性强。网笼既能够适应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变形,又可以抵御水流的拖曳、冲刷作用,还为植物提供了生长条件,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在河流流速较大或近河流深泓的岸坡上均可适用。匀沉降的变形,又可以抵御水流的拖曳、冲刷作用,还为植物提供了生长条件,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在河流流速较大或近河流深泓的岸坡上均可适用。

4.针对砂质河道的防护措施

砂质堤岸破坏形式为渗透破坏和水流冲刷破坏,同时结合城市发展的景观需要,做好砂质堤防岸坡的防渗、防冲以及生态设计是该河道治理的关键所在。将防渗、防冲、生态防护三者有机组合,降低工程造价,加快施工速度,保持河道生态发展。既达到了防洪护岸目的,又使河道增强了自修复的功能,与两岸城市的发展规划相适应。

4.1做好防渗措施

砂性土筑堤渗透系数大,蓄水能力差,生态防渗将工程措施和生态效应结合起来,不仅起到防渗,而且不影响并增强水体的生态功能。主要运用的有自然防渗、人工防渗、生态护岸、水生植物配置等。砂性土具有一定的渗透系数,加上土颗粒太小,当渗透值超过一定的数值时将会出现严重流失问题。所以在河道施工过程中,尽可能消除对砂性土的不利影响。

4.2防冲设计

通常河道水流流速快、风浪较大,两岸岸坡易发生冲刷损坏,因此必须对砂质堤迎水坡采取防冲措施。大堤迎水面可采用格宾网防冲措施。格宾网箱内就地取用河床的卵砾石填充,各箱体之间采用格宾材料链接形成整体。

4.3生态防护

砂堤容易遭受雨雪侵蚀,未采取防护措施的砂堤上雨淋沟密布,滑坡、坍塌现象严重。为保证堤坡能够植草护砌,堤防背水坡及迎水坡未采用护坡的堤面设置0.5m厚种植土保护层,然后在种植土上采用植草护坡。为保证堤身内渗水及时排出,堤防背水坡堤脚耕植土防护层上设置一定数量的砂卵石排水带,局部堤段采用格宾护砌,效果均较好。

5.结语

自然植被对岸坡的保护能力往往大于人为方式,尤其要尽量少用人为的干砌石、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等形式,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岸坡,可以多种栽植物进行保护,进行防冲固坡。在采用工程措施保证河道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同时注重与生态保护的结合,保护环境,以达到河道绿色治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农,纪建中,王鑫,徐永波.浅谈粉砂土河道施工技术关键点[J].中国水利,2013.

[2]孙文博.浅谈河道施工技术的关键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3]刘乾.河道治理工程中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与设计方法[J].江西建材,2014.

[4]潘尧燕.河道生态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