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难产15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2

肩难产15例临床分析

符秀梅

符秀梅(海南省琼海市妇幼保健院海南琼海571400)

作者简介:符秀梅(1974.4-),大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产科。

【摘要】目的:探讨肩难产的发生率、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分析肩难产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肩难产病例,并随机抽取阴道分娩30例为对照组。结果:在阴道分娩7233例中,其中发生肩难产15例,肩难发生率0.21%,肩难产组合对照组孕妇的腹围、宫高、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难产是产科少见并发症,巨大儿发生肩难产的风险性高。正确处理肩难产是降低围生儿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肩难产;并发症;高危因素;巨大儿

【中图分类号】R71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072-01

肩难产在产科临床中较为少见。本文选择我院肩难产15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01年12月~2008年12月间分娩的病例总数12300例,阴道分娩7233例,其中发生肩难产15例,肩难发生率0.21%。孕妇年龄20~40岁之间,孕周为38~42周。其中初产妇9例,经产妇6例,过期妊娠2例。同时随机抽取同期经阴道分娩未发和肩难产的30例作为对照组,寻找两组间孕妇及胎儿的各项指标间有无差异,两组孕妇在孕龄、年龄及产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两组患者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产妇的宫高、腹围、第一、二产程、B超比较(表1):由表1可以年出两组孕产妇间的宫高、腹围、第一、二产程差异有显著性(P<0.05)。双顶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两组孕妇情况比较(x±s)

图1.

2.2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的比较(表2):由表2可以看出,新生儿的体重、身长及1min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巨大儿的发生率肩难产组为46.7%,而对照组为8.57%。由此可以看出巨大儿容易发生肩难产。

表2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的比较

图2.

2.3肩难产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据本文资料统计,肩难产对产妇的影响主要是:产后出血发生3例,占20%;产道损伤发生3例,占20%;产褥感染发生1例,占6.67%。对新生儿的影响主要是:窒息发生4例,占26.7%;骨折发生3例,占33.3%;臂丛神经损伤发生2例,占13.3%。8年间无死产发生。

3讨论

3.1肩难产诊断:肩难产是指胎头娩出后,胎儿前肩嵌顿于耻骨联合上方,用常规助产手法不能娩出胎儿双肩。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母婴造成严重的损害。

3.2肩难产的预测:造成肩难产的原因有很多,如巨大儿、产程异常、糖尿病、阴道助产、前次肩难产史等。根据本组数据,巨大儿占肩难产比例最高,因此,产前预测胎儿体重对预防肩难产较为重要。两组孕妇的宫高、腹围有显著差异,因此通过宫高,腹围预测巨大儿及肩难产有一定意义。但两组新生儿出生前的BPD、FL、AD差异无显著性,因此通过B超测量胎儿经线对预测胎儿体重意义不大。在产前预计为巨大儿时,若产程中出现产程延长趋势或胎头下降延缓时,为避免因发生肩难产而导致的母婴损伤,可放宽剖宫产指证。其次,对于糖尿病及前次肩难产的孕妇,产前要充分评估胎儿体重及产妇的骨盆条件。再次,接产者娩肩时操作与肩难产发生有密切关系,肩难产的发生可能与接产者在胎头娩出后未等胎头外旋转即牵拉胎头导致。因此,接产者正确熟练掌握接生的操作对预防肩难产非常重要。但是,目前还很难根据一个或几个高危因素能正确预测肩难产的发生,尚需临床进一步总结。

3.3肩难产的处理:首先对疑有肩难产的产妇做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使软组织充分松驰,,并行侧切术,若已行侧切术者,可考虑扩大切口。此法既能增大产道出口空间,又能预防软产道裂伤[1]。屈大腿助产法(McRobert法):协助产妇极度屈曲双腿,可双手抱膝或抱腿,尽量贴近腹壁。此法可减少骨盆倾斜度,骶骨相对后移,骶尾关节增宽,嵌顿于耻骨联合后的前肩自然松动,有助于前肩娩出。压前肩法: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适度加压,使胎儿双肩径缩小,同时向下牵拉胎头。此法多与屈大腿助产法合用[2]。旋肩法:接产者将食、中指放入阴道,紧贴胎儿后肩,将后肩向侧上方向旋转,助手协助胎头向同方向旋转,当后肩逐渐转到前肩位置时娩出。因骨盆是倾斜的通道,旋肩法使嵌顿的前肩从耻骨联合下松解,但此法使肩径增加。牵引后壁娩后肩法:接产者将手沿骶骨伸入阴道,握住胎儿后上肢,滑过胎儿胸前,然后抓住胎儿手后娩出后肩及后上肢,再把双肩径转至骨盆斜径上娩出前肩。肩难产的处理不主张宫底加压,因为此法会加重嵌顿,更不利于娩肩,而且会增加母子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李力.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M].2007.124-125

[2]骆潇洁.肩难产46例诊治分析[J].河北医学,2008.11:27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