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胆结石病2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儿童胆结石病20例临床分析

刘国辉李强

刘国辉李强(平武县中医院四川平武622550)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6-0186-02

【摘要】目的综合我院2001年至2010年儿童胆结石20例,胆囊结石18例,胆总管结石2例,分析儿童胆结石形成因素与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儿童胆结石形成因素多,儿童胆结石一旦确诊,早期手术治疗疗效好,愈后佳。结论儿童胆结石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关键词】儿童胆结分析

儿童胆石症较为少见,初诊多易误诊。近年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发病数日益上升,逐渐引起重视。我院2001年~2010年收治小儿胆石症20例,20例手术治愈。现将发病因素、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岁至14岁,平均12岁。右上腹或剑突下钝痛18例,胆绞痛1例,伴恶心、呕吐18例,黄疸1例,无症状3例。右上腹或剑突下压痛19例,腹肌紧张12例。

1.2辅助检查B超检查20例,提示胆囊结石18例,胆总管扩张2例,胆道蛔虫影1例。胆囊颈结石嵌顿1例,胆总管结石1例。

1.3并存病和并发症胆道蛔虫1例,并发胆囊穿孔1例,Mirizzi综合征1例。

1.4手术方式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8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2例。

2结果

20例儿童胆结石患者,18例做“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做“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均痊愈出院,半年随访患者无异常发现。

3讨论

3.1儿童胆结石形成的原因儿童胆结石与多种疾病和因素有关。

3.1.1胆道畸形

由于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造成肝内、外胆管狭窄或扩张,胆汁长期淤积、浓缩,并促进细菌生长繁殖,后者使胆汁成分改变,导致结石形成。

3.1.2溶血性疾病一些溶血性疾病,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非结合胆红素增加,后者与钙结合形成胆红素钙。此外,慢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胆汁中增高的胆红素葡萄糖酸酯,一方面是胆汁中非结合胆红素的来源,另一方面自身还与钙结合形成胆红素单葡萄糖醛酸钙,后者与胆红素钙一同沉淀形成胆色素结石。

3.1.3胆道蛔虫

胆道蛔虫不仅可造成胆道梗阻和粘膜损伤,虫卵或残骸还可作为核心形成结石。蛔虫带入的大肠杆菌,还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该酶水解可溶性结合胆红素成为非结合胆红素,与钙离子沉淀为胆红素结石。本组1例,术中取出结石内见蛔虫残骸1例。

3.1.4青春期

雌激素有活化5-β-羟化酶作用,可使胆固醇合成增加,使呈过饱和状态的胆固醇在胆汁中析出形成胆固醇结石。这是青春期女性胆结石患病率明显增高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组2至14岁女性12例,男性8例,女性显著多于男性。

3.2儿童胆结石的诊断

儿童胆结石3岁以下缺乏典型症状,6岁以上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但多是数小时即止的钝痛。尽管小儿胆结石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但只要有临床表现者,想到有胆结石的可能,B超检查常常可以获得正确诊断,本组确诊率99%。有条件可作CT扫描检查,更进一步明确诊断。

3.3儿童胆结石的治疗

由于胆囊结石是诱发胆囊癌的重要因素之一,胆管结石又与胆源性胰腺炎和胆汁性肝硬化关系密切,因此,小儿胆结石一旦确诊,就应早期治疗。药物排石由于小儿胆囊管和胆总管管径相对较窄,容易发生结石嵌顿,引起胆管急性梗阻和感染,不宜采用。目前,手术是治疗小儿胆结石的主要手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损伤小、痛苦轻、费用少、恢复快等优点,本组18例均获良好效果。至于胆总管结石则可作胆总管探查和切开取石。残余结石,可于术后1个月通过T管窦道,在胆道镜窥视下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出。有胆道蛔虫者,术中要彻底冲洗胆道,常规置胆总管T管引流,以利术后冲洗排除虫卵,避免形成结石核心。

参考文献

[1]张启宇.实用胆道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80.

[2]蔡正林,施霖,陈肖鸣.小儿胆石症13例[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4,15(2):102.

[3]樊翌明,李荣,高焱明.小儿原发性胆管结石27例[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6,17(5):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