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赵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00029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手术心理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所收治的垂体瘤切除术患者106名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手术的过程当中,医护人员要严密地观察这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等一些基本的生命体征,同时对他们实施常规性的护理。研究组的患者在这个基础之上会给予他们系统性的心理护理。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同时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上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在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手术心理护理中的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手术效果,并且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垂体瘤;切除术;临床观察

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由于本身对于垂体瘤的知识比较缺乏,因此容易出现比较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会出现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保证身体内部的平衡和健康被严重的打乱,同时也影响着手术的结局。一些不良心理情绪的存在,会导致患者出现手术困难的情况,同时还会有手术后出血等现象的发生,严重地对患者安全带来了威胁。患者在手术的时候需要进行常规的检查,同时还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1]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垂体瘤切除术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促进他们的心理状况能够得到改善,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主要选取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所收治的垂体瘤切除术患者106名作为研究的对象,他们的年龄在21岁到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岁。所有的患者经过医学手段检查确定为垂体瘤患者,需要开展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和其它类型的疾病,能够进行手术的开展,具备沟通的能力和良好的意识。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把这106名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3名,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患病的时间等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研究均知情,并且有按照相关规定签署了知情告知书。

1.2方法

在手术的过程当中,医护人员要严密地观察这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等一些基本的生命体征,同时对他们实施常规性的护理。研究组的患者在这个基础之上会给予他们系统性的心理护理。首先开展初步护理,在时间的选择上设置为从患者入院到接受手术之前。由于患者对于医院的环境比较陌生,容易出现恐惧和紧张等一些不良的情绪,甚至有的患者会拒绝和医护人员进行合作,导致手术时受到了影响。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医护人员要和患者之间进行积极主动沟通,把手术过程的详细情况告诉患者,消除他们的疑虑以及对于疼痛的恐惧。对于一些容易紧张过度而不能够很差的患者,疑惑人员要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呼吸,同时还可以使用手对他们的下腹部进行按摩,帮助他们开展呼吸减少不适的感觉。对于一些高度紧张的患者,医护人员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转移他们本身的注意力,从而使得紧张感得到有效的分散,鼓励患者进行下床的活动。[2]在第二阶段的护理当中,主要针对患者手术的过程进行护理,并且做好手术的准备工作,实施手术过程的护理工作。具体来说,医护人员要引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呼吸,在麻醉之前进行深呼吸环节紧张的情绪,在手术过程中注重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在第三阶段中的护理当中,主要对患者手术之后进行护理,最主要就是要对患者的表情和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同时对他们开展心理方面的护理,避免出现焦虑焦躁等不良的情绪,影响后续的康复。如果有手术后出血严重症状的患者,那么要及时对他们进行止血,甚至可以动员患者的家属和丈夫对他们进行安慰关心他们,同时在饮食方面加强。

2.结果

研究组的患者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同时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上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根据有的医学研究者临床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在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手术顺利性当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3]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于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来说,开展心理方面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他们手术的状况以及一些不良症状的发生概率。由于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不具备疾病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手术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焦虑和紧张的不良情绪,这些情绪的存在对于手术的过程会带来重要的影响。心理护理能够针对患者进行三个阶段的针对性心理护理,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并且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

在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也要注重个性化原则的实施,在患者入院之后,立即对他们的生命体征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时登记相应的信息,初步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和亲属的关系状况,针对他们的个人素质和文化水平,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尽量使用一些简单明了的语言,帮助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对手术的具体目的和需要实施的方式进行了解,尽量使他们的心理焦虑状况和恐惧状况得到有效的消除,促进手术耐受能力的全方位提升,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在手术后的焦虑、恐惧等负面的情绪。在手术之后的前三天中,如果患者的体温出现稍稍的身高,这种属于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患者的体温超过38℃或者在手术之后的三天以后,体温仍然处在持续升高的状态,要及时和主管医生进行沟通,对患者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研究组的患者使用了心理护理,因此他们的手术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手术后一些不良症状的发生概率上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手术平均时间更短。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在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手术心理护理当中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4]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23):178-179

[2]谭胡鑫.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J].生物技术世界,2016(01):153

[3]罗永志.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心理医生,2016(07):200-201

[4]陈媛,刘国萍.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6(21):30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