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完善对策陈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完善对策陈杨

陈杨1宋晓影2季宏伟3

国网阜新供电公司彰武供电分公司辽宁阜新1232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企业也经历着机遇和挑战。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或者基于自身资产规模,内部控制制度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而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加强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作,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实现企业的科学化发展。本文从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以及完善对策三方面进行探索,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完善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企业在自主经营的同时,企业的会计制度也在随之发生变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准确,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如今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弱化,导致了许多不良现象的发生,如企业资金被挪用、携款私逃、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资料的造假等现象。为了保证企业财务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行,使其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科学化,促进企业平稳健康运行,必须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一、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预算弱化

企业财务预算并没有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联系起来,短期财务预算与长期财务预算之间甚至出现背离,不同期的财务预算也并不能有效的衔接。而且在预算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由于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功能和责任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导致其他部门为了使自己能够使用更多的资金,而往往制定更高的标准,编制更高额度的财务预算。此外,在财务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有许多部门领导都片面地认为,财务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因此对于财务预算并不配合,而财务部门对于其他部门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对于各部门的了解仅限于一堆数字,并不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因此不能制定出合理的财务预算。而财务预算的不科学,使得企业各部门在执行财务预算时并不是很严格,财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有力的监督,对于预算中需要处理的支出,也往往是企业领导说了算,而并不是科学

的财务预算占主导作用。从根本上来说,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监督,在事中控制相当薄弱,而这些都导致了许多科学的财务预算都流于形式,没有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效用。

(二)资金控制弱化

企业管理者对于资金的控制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够认识到资金管理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大局,对建立内部资金控制制度不积极,内部资金控制制度不健全,不能很好的控制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情况,对于资金的使用,往往不是制度说了算,而是领导说了算。而财务人员在对资金的管理中,也并没有树立起严格的风险价值和时间价值等理念,也并不能严格的执行自己的职责,对于领导特批的资金使用,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导致企业资金的流失。此外,企业在对于资金的管理方面还存在其他问题,有许多企业持有过多的现金等资产,现金是流动性较强的资产,能够方便企业进行运作,但是现金也往往是获利能力最低的资产,持有过多的现金,其实并不利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这方面其实也反映了企业对于资金如何使用存在混乱,资金使用方式和使用效率低下,而这方面的情况也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控制。

(三)监督弱化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有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等,但这些都属于外部监督,而且对于企业而言,由于信息披露有限,所以外部监督很少影响到企业的财务行为,这些外部监督机制发挥的效果也并不能让人满意。标准不一、信息沟通不畅等都会导致外部监督不能发挥作用,而社会对于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也并不够,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也不够规范,都让外部监督对于企业财务行为的监督很少发挥作用。而在企业内部,大多数企业都尚未设立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就算有的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也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沦为摆设,这样也就导致了企业内部监督对企业财务行为的监督不力。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企业的财务行为也就无法得以监督,企业的财务信息也就无从知晓。而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弱化,往往会使得企业的会计资料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滋生出会计资料造假的现象。

(四)成本控制弱化

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充分重视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其成本管理只是一味地强调降低企业总成本,以成本最低化为目标,而没有考虑到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同时也没有对企业发生的相关成本进行成本效益,没有将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与企业战略紧紧结合起来,也没有将企业成本管理提升到成本管理的高度。企业片面地强调降低企业成本,在短期内确实会给企业节省很大一部分的费用,也能够增加企业在这段时期内的成本优势,但是从企业的战略角度来看,短期的成本优势并不是企业成本管理应该追逐的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应该服务于企业战略。但是遗憾的是,企业的管理者因为对成本管理的重视不够,不能形成短、中、长期成本管理发展方向,没有结合企业的日常经营、战略发展以及外部环境制定真正对企业战略有意义的成本管理目标,也没有落实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导致企业没有一个明确有效的成本管理目标来指导日常的成本管理,企业当前的成本管理工作也是盲目的、毫无意义的。

二、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对策

(一)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工作的准则,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应当以《会计法》为基础,完善企业的财务相关规定和机制,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内部控制力度,对各岗位实行责任制,对各个部门、各个职位进行明确的分工,将人物分配到每个员工身上完善奖惩制度,对于工作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控制不力的部门进行惩处,严格控制财务管理工作,维护企业有序运营。

(二)建立会计内控全面预算体系

内部控制的目标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是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可靠性,就是促进提高会计信息报告的质量,为财产安全完整提供制度保障;第二是效益性,就是治理与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架构,增设预算员工,对财务管理收支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细化会计的科目,力求做到每一笔收支都能归纳到会计科目里,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

(三)完善会计内控监督环境

会计内部控制外部监督主要依靠政府和社会对注册会计师考取的更加规范化,保证人才的高素质。企业内部审计应该通过强化内部监控作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企业财务的全面审计,找出财务管理工作的漏洞,防止风险的发生。

(四)提高会计内控信息化水平

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利用信息时代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优势,加强会计内控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从而实现会计信息记录的便捷和核算的自动化处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的出现率。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对计算机系统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从而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

结语

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健康平稳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有效地避免风险的发生,避免企业资金被滥用的现象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准确,推动企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青圣.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J].会计之友,2013(15).

[2]曾长庆.浅析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J],经济师,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