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市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培训的实践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参加市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培训的实践与体会

黄小萍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急诊科广西柳州545007)

【摘要】目的:总结参加柳州市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培训的方法与体会,为进一步完善培训模式提供依据。方法:组织市各大三级甲等医院不同专业,专科性强的医护人员,精选培训课程,共开办四期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培训,每期学员脱产学习2天,内容包括急救理论讲解和室外实践两大板块。结果:四期共15名学员全部完成培训内容,获得柳州市户外运动公益救援协会的野外救生员结业证书。体会:完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培训,通过以理论及大量的实践为基础,融合团队拓展要素,在了解户外风险、提高户外技巧、掌握基本野外生存技能的同时,达到增进团队感情、促进合作、提升能力的目标,提高应急队伍的急救水平。

【关键词】紧急医学救援;护理;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398-01

近年来灾害频发,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灾害现场的机会越来越多,一般来说,灾害现场地形复杂,生存环境恶劣,参加救援的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因此户外救援、野外生存基本技能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无疑。即使是在日常生活里户外活动也日益盛行,由于该方面知识及技能的缺乏,各类事故亦层出不穷,了解一些常见的风险及预防措施以及掌握相关的高级技能,即可保证安全也可在必要时帮助他人。现将培训实践介绍如下。

1.对象

15名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学员全部来自柳州市各级医院的注册医生护士,男性12名,女性3名;年龄24~39岁;工作年限5~20年;骨伤外科医生2名,120中心2名,急诊科外科医生2名,心血管内科医生1名,消化内科1名,感染科医生1名,儿科医生1名,妇科医生1名,麻醉医生1名,重症医学科1名,放射科1名,护理1名,其中副主任医生3名,主治医生8名,技师1名,干部2名,主管护师1名。

2.培训方法

依据《柳州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柳州市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的通知》(柳卫应急〔2013〕11号)文件精神,采取脱产学习,培训时间为2天,第一天为理论培训,第二天为室外实践训练.此外,按照卫生应急工作手册中的规范和内容在学习期间安排演练,模拟在野外行进中遇到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处理流程和办法,参与突发事件演练。

2.1理论培训

课程内容包括:急救技能和知识培训,野外常见风险,野外伤员的救治,户外基本装备,野外生存技能,野外实践等。让队员了解常见的野外风险,了解基本的户外装备及技术装备,明确在无补给的情况下面对的根本问题,掌握关键的野外生存技能,掌握识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及GPS的使用等等,授课教师由具有资深户外知识教官和专科医师担任。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质量。集中授课期间发放教学质量评价反馈表,由学员即时对课程设置及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次课程改进及教师选择的参考依据。通过观看PPT、视频及实践用品的讲解等理论培训,提高了队员们户外技巧、野外生存和野外救援技能能力。

2.2室外实践

培训项目包括:野外呼应搜索法,救援队对讲机使用方法,Bodybelay低角度地形担架转运,野外生存训练,野外条件中各类常见伤情的伤员救治及转运等等。室外实践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为避免伤害事件发生,培训中要求所有学员按照规定穿戴全套个人防护装备(PPE),并遵守教官的指令培训安全需知。教官由户外运动公益救援协会会长及2名助教担任。操作培训注重锻炼队员们野外生存能力训练以及模拟在灾害环境下应急队员如何尽快脱离危险环境,并迅速对伤员进行救治及转运,通过训练,加强队员对灾害事故的认识,全面提高灾害救援能力和应对能力。

2.3实践培训中

为适应灾害救援的需求,内部我们分成6个小组,①生存技能组:负责野外生存技能:包括扎营、做饭、取水;②通联技能组:包括无线通联、定向和导航和当地人的沟通等;③通过技能:负重行走、登山攀岩技能、绳索下降、攀登保护、修路、结组攀登、沿固定绳攀登、单绳上升下降(SRT技术)等;④搜索技能组:搜索、追踪的技能,包括理论和实践;⑤医疗技能组:基本野外医疗、救护技能、心理应激干预技能:主要为院前的医疗干预,其目的为稳定伤员伤情和心理,防止二次伤害。最基本的措施主要是CPR、气道管理、止血、包扎、固定、基本生命支;⑥转运技能组:复杂地形山地救援转运技能,包括担架下放、担架向上拖曳、索道架设、担架索道横渡、担架索道斜渡等。

3.结果

15名学员全部顺利通过考核,取得柳州市户外运动公益救援协会的野外救生员结业证书,并使应急队员在野外生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急救护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4.体会

4.1通过参加柳州市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四期的培训,增进了团队的感情,促进团队的协作能力,也全面提升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让我认识到灾害护理在整个医疗事业建设和发展中占据着重要滴地位,医学救援,无论理论原则和运作内容,都离不开护理学。由于没有专业的救援护理人员,在灾害救援工作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影响了医疗救治的水平。为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灾害,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必须对护理人员开展灾害护理教育及多层次多形式的相关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的认识并在实践性的训练中积累经验,锻炼并提高护理人员的灾害护理能力。

4.2除了掌握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外,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面对灾害的发生,救援护理人员必须克服各种恐惧心理,要有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沉着冷静,避免负面情绪渗透而影响救援工作的进行。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救援护理工作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4.3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破坏性等特征,应对突发事件是医学救援的重要职责[1],要提高突发事件医疗救援能力,就需要反复演练。演练是提高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能力的有效方法,它具有可操作性、不受客观条件限制、易于操作实施等诸多优点,但要做好该项工作,还需不断思考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不仅需要科学完善的预案、贴近实战的演练,还应配置固定的应急队伍、统一的急救装备;加强日常基本急救技能培训,完善应急队伍的岗位职能,明确岗位职责,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到临阵不乱、快速救援。[2]

【参考文献】

[1]鲍德林.特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现场医疗救援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4):354.

[2]岳俊伟.穆强张婵等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7(3):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