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王素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关于农村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王素芬

王素芬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兰察布电业局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摘要:农村电网改造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一项重要工程,与农村建设、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等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农村电网改造具有自身的特点,农网改造工程的开展需要以其自身的特点为出发点,结合技术手段等解决其中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电网规划;问题;解决措施

一、农村电网改造的特点分析

(一)季节性负荷需要节能变压器支持

农村电网的负荷呈现出季节性的特点,一年当中轻载的时间较长,而现有变压器的损耗较高,占据较大的电网损耗比。在此条件下,需要节能型变电器的支持,以压缩电网变电器的损耗。当前市场上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主要为SH15型,它借助非晶合金原子结构的无序性,以降低空载损耗。有实际的研究数据表明,S11型比S9型变压器的空载损耗降低了20%左右,而与S11型相比,S15型的损耗下降了60%以上。因而,在农网改造工程当中,应当采用负荷中心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变压器。可根据负荷、低压改造路线等进行合理规划,把变压器放置在负荷中心,由低压出口到负荷点,做到向四周辐射的布局,供电的半径在500m以内。同时做好未来的负荷预测工作,对于在未来5年内可能要增加照明的负荷进行预测,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对适当容量与数量的节能变电器进行规划。

(二)自动化特点显著

变电站的自动化是当前我国电力行业的重要热点,近几年我国的变电站数量逐年增加,而正在全面展开的农村电网改造也需要符合电网的新要求,进行一轮新的技术改造,而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已经成为电网改造的主要特点。

(三)可再生能源接入

当前,我国政策主张发展新能源,提倡低碳经济。农村电网改造顺应国家政策的要求,也体现出可再生能源接入的特点。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新能源分散接入等建设,使得新能源发电能够顺利接入,例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源等的接入。

二、现阶段电网规划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电源设计存在着不确定性

经过深化体制改革以后,我国电力系统也实现了长网分离这一管理管理。在该管理模式下,电力企业往往将重心放置在了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上面,但是当前我国电力实际使用中,特别是电源规划环节、网络建设环节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一些电厂在建设之初电源建设上很多信息需要由电厂管理部门决定,样就导致在实际电网规划的过程之中,难以利用市场来获取一些用电信息,并导致了电网规划过程中的电源设计存在了诸多不确定性。目前我国线损工作的工作质量难以有效提升的一个因素便是缺乏足够的技术体系来进行支撑,比如在进行计量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先做好数据的采集工作,而电力计量技术作为配电网数据采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采集数据的准确程度能够直接的影响到线损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但是我国现阶段的计量设备扔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测量的准确度也难以满足线损工作的实际需求。

(二)负荷的预测难度得到进一步增长

随着近年来电网规划的快速推进,对负荷预测也要结合当前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但是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电力负荷,并且无法借助于某一项指标就能够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电网的发展速度无法充分满足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为了进一步满足经济市场的电力需求,就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就导致了在电网规划时,难以进行负荷的有效预测。而提高负荷的有效办法就是进行电网的升级与改造工作。在电网设备拥有着良好绝缘情况的基础上,就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升级与改造,并可以将整个配网中的运行电压进行适度提升,这样就可以达到降低线损的效果。

(三)系统潮流分布不均匀

随着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当前电力价格不再需要直接由国家直接调控,电源的竞价上面也从原本的电力调度形式进行转变,其运行模式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直接造成了系统潮流分布的不均匀性,无疑为电网管理增添了难度。

三、电网规划的一些技术方法

(一)负荷预测

纵观近年来我国电网规划的经验,要想将电网规划工作做好,就必须先将负荷预测工作做好,这也是做好电网规划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并且对其具体规划提供到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负荷数值的大小也会通过运载能力直接体现出来,只有将负荷预测工作做好,确保预测的准确性,才能够对电网的合理规划提供正确指导。而随着我国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负荷预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负荷预测技术变得越来越先进。

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在大系统分解理论概念的指导之下,利用该建模可以深入分析人均用电量、生产单耗的系统动力模型。借助于系统动力学模式,能够对居民的生活用电预测部分以及其它部分的独立运行进行预测,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用电预测的准确性。模糊类聚识别预测。对之前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建立起电负荷变化的模式。借助于对规划地区负荷变化模式的合理判断,然后利用模糊类聚识别预测法来对电荷进行预测。此外,负荷变化模式选择需要结合历史环境特性,并借助于逐项比较的方式,来挑选出诸多模式之中最为接近的一种。绘制负荷特性的预测与负荷曲线。一些区域本身用电基数不足,并且外来一段时期内用电不会出现很大程度的调整,其历史数据不能够充分反映出负荷的特征时,就需要借助于该方式来进行电网运行过程中的电荷预测。

(二)电力以及电量的平衡技术

借助于该方式能够对电力系统以及电量的需求平衡进行就散,并且可以为整个电网的合理规划、电源的合理设计提供足够的数据。此外运用电力与电量的平衡技术,还能够对电网构建提供输变电量有关的资料。在电网规划过程中进行电力以及电量的平衡时,系统容量需要按照其最大机组作为标准,同时平衡季节性高峰负荷,并且以高峰期为标准按照一定比例适当减少。

(三)网络结构规划技术

网络结构规划对于电网的整体规划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电网结构规划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严格按照电网安全性、可靠性原则以及网络的结构原则。只有将这些作为整个电网规划的标准。此外,在运用网络结构规划技术是,还需要运用遗传算法来进行优化。该种优化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基于优胜劣汰理念的智能化方法,并且在电网规划工作中适用,此外整数型变量还需要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电力计算技术

要想充分发挥出电力计算技术的作用,必须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整个电网规划实施后利用计算机技术针对其实施之后的多种运行情况、工作状况来进行模拟。通过运用相关的信息对用电状况进行合理模拟,或者对相应的网络指标进行计算,这样一来整个电网规划的合理性均能得到保证,可以获得更多的指导性、参考性依据。因此说电力计算技术的合理應用,对于整个电网的合理规划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随着新技术在电力系统之中的不断应用,也进一步提升了电力设施的优化以及进步。为了充分发挥出这些电力设施的作用,必须确保电网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随着近年来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先进性为电网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在新技术支撑之下电网规划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经济环境对其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确保各项新技术有效发挥的前提下,还需要尽可能的做好经济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支玮.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电网规划建设问题研究[J].通讯世界,2016,09:237-238.

[2]刘建华.关于农村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9:173.

[3]彭史文.浅析农村电网规划与建设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0:36.

[4]罗斌.农村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08: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