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式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疗效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式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疗效对比

曾建

南溪区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100

要】目的:分析对比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式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时段内来我院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其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3),对照组患者实施开颅术式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微创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治疗中,应用微创引流术既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又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引流术;开颅术式;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临床疗效

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颅脑损伤后的并发症,此疾病大多数为急性发病,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脑疝,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主要应用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式,两种不同的手术对应不同的治疗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对象,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来判断哪种手术疗效更高。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2015年3月-2016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时段内来我院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诊断标准,在其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3)。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3±5.9)岁,其中急性枕部血肿15例、额部血肿10例、颞顶部血肿20例;研究组患者男23例、女20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43.5±5.5)岁,其中急性枕部血肿14例、额部血肿10例、颞顶部血肿1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症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术式治疗,具体手术治疗方法为:根据患者脑CT检查的结果,定位发生血肿的部位,在此部位做一个马蹄形的切口,将颅骨咬出,从颞中回前中路入路,深入患者颅内5cm时到达血肿腔,清除其脑部的血肿,之后在侧脑室壁血肿穿破处清理患者的脑内残余血肿;再对患者的脑室进行引流,使患者的血压达到原来范围,再进行关颅,并缝合其切口[1]。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防脱水等处理,以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并予以恰当的抗感染治疗。

1.2.2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引流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确定血肿部位,以血肿部位为中心点,在头皮上设定好穿刺点为距离靶点,在其上粘连好细铁丝,做好相应的标记再进行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穿刺点,用2%的利多卡因对穿刺点进行麻醉,应用YL-1型的穿刺针,依次穿刺头皮、硬脑膜,在穿刺时保持穿刺针的垂直,到达血肿中心后,将血肿中的液体缓慢的抽出,但不能一次性将其抽完。首次抽取量在30%,如果在抽取的过程中出现阻碍,将抽刺针在原位旋转并调整针尖测孔方位,应用氯化钠溶液对血肿部位进行冲洗;之后检查患者是否出现活动性出血,无异常后应用尿激酶联合氯化钠注射给药,保留4个小时后再进行自然引流,每日3次[2]。之后指导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同时调整穿刺针的深度,明确拨针的时间,如果患者血肿较大,可同时进行两个穿刺,进行对冲引流。再次液化引流的标准以患者CT诊断后血肿量无增大并至少6h内处于稳定状态为准。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处理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为各项临床指标;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为并发症发生率,统计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对比情况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讨论

颅脑损伤量为严重的续发性病变之一就是硬脑膜外血肿,血肿发生的部位集中于额颞部及颞部,此病情发展迅速,患者可在短期内发生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较严重的影响[3]。因此,应及时发现并尽早治疗,有效地清除血肿,对降低颅内压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在临床治疗此病常选用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式。

开颅术式治疗此病症,虽然可以彻底清除血肿,快速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其术后并发症较多,手术风险较大,所以疗效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微创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快速消血肿等优势,且此手术配合尿激酶引流法可充分地发挥其药物对纤溶酶的抑制作用,进而能快速地溶解血肿[4]。通过此手术的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还可以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本文的数研对比来看,研究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研究组8.9%明显低于对照组32.6%。由此可以看出,在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治疗中,选用微创引流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将微创引流术应用到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选用。

参考文献:

[1]王贤德,陈海明,潘去青,等.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效果比较[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02):198-199.

[2]孙留群.用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9):1-2.

[3]李楠.比较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式在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5):120-121.

[4]胡少杰,陈凯鹏,杨振年.比较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式在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4):2653-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