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锡火车站南广场改造中交通设施的规模研究马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析无锡火车站南广场改造中交通设施的规模研究马超

马超

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无锡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之一,社会经济发展较快,铁路客流逐年增长。无锡站是既有京沪铁路上的重要车站,也是沪宁城际铁路的主要客运站。无锡火车站南广场由于建设年代早,设计建设标准低,整体交通布局及环境设施较为落后,与现代化高标准建设的北广场极不协调。为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改善南广场地区的整体形象和环境质量,结合无锡火车站改造工程的实施,决定开展此次无锡火车站南广场交通设施规模研究,希望能为南广场的改造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站前广场改造;交通设施;规模预测

1项目区位及周边分析

无锡火车站南广场(以下称基地)处于无锡市梁溪区,市中心北部。距无锡市中心商业圈中山路约1.5km,距城市快速内环-江海路约2km。距离沪宁高速无锡互通约5.7km,距锡宜高速无锡西互通约10.2km。

基地周边用地种类较多,主要以商业、住宅以及交通设施为主,人流、车流量众多,是典型的交通枢纽区域。基地北侧为火车站北广场,北广场建设用地4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是集城际铁路售票厅、候车厅、进出大厅,地铁1、3号线站台、站厅,办公厅等融于一体的综合体,可实现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

此次南广场改造不仅要加强南北广场之间的衔接,同时要综合考虑城市地铁、长途汽车、公交车、出租车的换乘要求,改变以往广场地区设立大型室外集散广场的做法,建立集约、高效、清晰、便捷的综合交通体。

2区域交通

基地周边道路网格局已经形成,道路设施基本完善,锡澄路(春申路)、通江大道、工运路、惠勤路为南北走向,兴源路、兴昌北路、锡沪路呈东西走向。锡澄路、通江大道为沟通火车站南北广场的重要通道,现状交通压力大。兴源路东接北塘区、西联无锡新区,道路沿线有101医院、无锡三院、火车站南广场等大型交通吸发源,背景交通量大。

3规模预测

3.1客流预测

根据铁路部门的现状数据,目前南广场日均发送旅客2.1万人/天,高峰日发送旅客2.3万人/天,北广场日均发送旅客2.1万人/天,高峰日发送旅客2.6万人/天。原《无锡市综合交通枢纽可行性研究》中预测的客流增长速度与实际情况相近,完全可以将其作为2020年的普通日客流量的预算值。在综合考虑无锡东站、南广场改造和南广场西侧游客集散中心的建设,最终预测火车站南广场2020年日均发送旅客约2.7万人/天。

3.2公交首末站规模测算

项目所在区域交通条件基本稳定,改造完成后的南广场预计约运营25条公交线路(不含泰山饭店和中旅大酒店站)。取平均公交线路长度为12.5km,设公交车辆平均车速25km/h,则一条公交线路单向运行时间约30分钟,按10分钟每班次的发车频率,结合公交线路双向运营的特点,可得出每条公交线路双向运营至少需配备标准公交车6辆,25条线路共需配车150辆。参照《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及国内其他城市首末站用地面积指标,按每辆标准车用地120㎡计算,共需公交场地面积约18000㎡。

3.3出租车场规模测算

出租车落客区:

每辆出租车落客周转时间为90秒,平均每车载客1.5人,本次客流预测出租车高峰小时发送量为1020人,则落客区需落客车位数为1020/1.5/(3600/90)=17个,每个车位按6米计算,则落客区长度应不小于102米。

出租车上客区:

每辆出租车上客周转时间为60秒,平均每车载客1.5人,本次客流预测出租车高峰小时发送量为1020人,则上客区需落客车位数为1020/1.5/(3600/60)=12个,每个车位按6米计算,则上客区长度应不小于72米。

出租车蓄车区:

考虑出租车蓄车区为上课区提供连续发车4-6次,则蓄车区需停车位48-72个,每个停车位按50㎡计算,则蓄车区用地面积为3600㎡。

3.4社会车场规模测算

社会车落客区:

本次客流预测社会车辆高峰小时发送量为850人,考虑每车载客2人,则高峰小时社会车辆规模达到425辆(达到与发送车辆均为425辆)。落客车辆占到达到车辆的80%,落客周转时间为180秒,落客区共需停车位17个,每个车位长度取6米,则落客区长度不应小于102米。

社会车停车库:

落客车辆占到达到车辆的80%,落客后停车率取50%,停车位数量为425*0.8*0.5=170个。送站车辆停车位数量为425*0.2=85个;接站车辆停车位高峰小时周转率取1,需425个。综上,社会车辆停车位总共需要227+113+425=765个。

社会车场规模:

平均没车位建筑面积取50㎡,则停车场总规模为38250㎡

4建议

(1)改造方案应明显改善公交大巴和出租车的行驶流线,同时还应满足现状已有的上下车和停车位的数量。

(2)进出兴源路的交叉点应进一步优化,尽量避免公交大巴的左转进出,或在公共道路上的掉头行驶,对道路的交通负担影响也应考虑充分。

(3)科学合理的设定广场规模,充分满足人流集散需要的同时避免土地使用浪费,广场环境应与景观良好结合,提高站前环境形象。

(4)除了解决好现有各设施的地面出入口进出需求外,新建的旅游集散中心和铁路还建设施的出入口空间也应有所考虑。特别是旅游集散中心,面向南广场区域应具备相应的活动空间。

(5)打通南北旅客出站地道,改造后南、北广场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使进出站流线更加通畅,更加方便旅客出行。

5结论

本文根据火车站客流量,对其交通出行方式进行划分,进而结合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和规律计算得出所需要的规模,但预测结果为理论值,实际确定规模的时候还需考虑功能板块的组合效应、出行习惯、周边的交通限制条件等因素最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