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荡镇2012年死因监测分析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沈荡镇2012年死因监测分析报告

张彩卿

张彩卿(浙江省海盐县沈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4311)

【摘要】目的了解居民的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制定慢性病防控措施、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2012年沈荡镇居民合计死亡271例,粗死亡率774.53/10万。男性粗死亡率832.42/10万,女性粗死亡率717.92/10万,居民死亡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占全部死亡总数的87.08%,其中恶性肿瘤处于首位,应加强综合防止工作。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死因慢性病死亡率分析报告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113-03

为了解我镇居民死因分布特点,评价健康状况和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今后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制定慢性病防控措施、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的需要,我镇开展了2012年全死因综合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一、监测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监测目的

了解全镇居民死因分布特点和慢性病占全人群死因的比重,为制定全镇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和具体的工作措施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三、资料来源

1、人口资料:2012年全镇人口状况:全镇共有户籍人口34989人,其中男性17299人,女性17690人,男女性别比为1:1.02。

表1沈荡镇人口资料

由表5可见,男性因恶性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死亡的明显高于女性。

表62012年居民患恶性肿瘤死亡顺位(前5位)和占总死亡比例

肿瘤分类例数位次占总死亡比例(%)平均生存时间(年)

肺癌2218.120.96

肠癌1023.694.76

肝癌832.950.89

胰腺癌742.580.58

胃癌652.211.35

由表6可见,2012年居民患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第一的是肺癌,占总死亡比例的8.12%,占全部患恶性肿瘤死亡病例总数的31.88%。居民患恶性肿瘤后生存时间普遍较短,平均生存时间最短的是胰腺癌,平均生存时间最长的是肠癌。

表72012年居民患恶性肿瘤死亡按性别顺位(前5位)

肿瘤分类男女

例数位次例数位次

肺癌19132

肝癌7215

胰腺癌4333

胃癌4324

肠癌4361

由表7可见,居民患肺癌死亡的,男性占肺癌死亡病例总数的86.36%,患肝癌死亡的,男性占肝癌死亡病例总数的87.50%。

八、主要发现

1、2012年沈荡镇居民死亡男性粗死亡率832.42/10万,女性粗死亡率717.92/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高于女性年龄段主要在15-59岁,60岁及以上组女性稍高于男性。

2、各年龄组全死因死亡率,35岁以下年龄段死亡率相对较低,占全部死亡病例的1.1%,60岁及以上组占全部死亡病例的84.50%。

3、2012年沈荡镇居民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占全部死亡总数的87.08%,与2010年绍兴县死因顺位前5位一致[1],与2011年临沂市死因前5位有所差异(依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2]。35岁以上的年龄段死亡均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且年龄越高,慢性病死亡比重越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全镇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其中,恶性肿瘤处于首位,应加强综合防止工作。

4、男性患恶性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死亡的明显高于女性,患肺癌、肝癌死亡的男性例数显著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不良生活行为——长期吸烟、饮酒等有关。

九、建议

针对我镇人群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主要死因的严峻形势,应调整工作重点。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积极动员全社会和多部门的力量,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相关信息,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高。开展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爱牙日等宣传日活动。为学生开设慢性病相关健康教育课,为学生家长举办知识讲座。推广平衡膳食。通过举办健康讲座,深入群众宣传控油限盐、均衡饮食理念,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普及全民健身运动。鼓励群众采取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如:广场舞、工间操、跑步等。

2、落实慢性病高危人群预防性干预措施。充分利用城乡参合居民健康体检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健康体检,及早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落实政府健康小屋实事工程,完成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建设。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对超重肥胖、血压正常高值、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现在每日吸烟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管理和健康指导,防止和延缓慢性病的发生。

3、完善慢性病监测系统。收集、整合并分析慢性病基础信息和资料,开展慢性病相关社区诊断,分析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确定防控重点目标人群和优先领域。规范开展慢性病死因监测、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

4、落实国家和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加强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和重性精神疾病等的管理率。建立完善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慢性病管理效果评估。强化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作用,推广“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模式。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沈调英等.2010年绍兴县居民死因监测分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10期.

[2]陈孝涛.2011年临沂市居民死因监测分析.预防医学论坛,201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