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时代意义与举措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中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时代意义与举措探究

张汝雅

(河南省内黄县第一中学高三3班河南安阳456300)

【摘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前途。本文针对中学生在成长时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意义、现代中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滞后的原因以及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对策等,进行全面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中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291-02

如果说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启蒙时期,那么中学阶段则是关键时期。中学教育尤其是中学生安全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将来是否成才,理想抱负能否实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影响中学生安全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多。从我国近年来频发的校车安全事件到国外校园的枪击事件,从一系列涉及青少年的交通事故到因网络而引发的桩桩血案,都昭示着中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中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时代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处在新时期的中学生,在知识接触、环境影响等方面都较过去有了很大改变。他们生活的领域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逐渐扩大,对社会的认知和对未来的期望也随之变得愈加强烈。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各种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各类影响社会发展的制度还有待完善。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中学生对安全知识掌握还不能够达到理想高度,自我保护能力还比较弱,对各类突然事件的处理和解决能力更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在我国的特殊国情环境之下,如何能够让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成长期的中学生树立基本安全意识,尽可能多地掌握安全知识,使其能够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最低限度减少甚至免受伤害,是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坚强人才保障。因此,抓好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保障中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百年大计。

2.中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滞后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中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客观原因是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达不到发达国家水平,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仍需进一步完善。当然,也有一些主观上的因素,成为中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绊脚石。

2.1家长“望子成龙”的“扭曲”心理

“子成龙,女成凤”,表达出中国人对子女成才的强烈愿望,这是我国五千年历史文明发展而让人们形成的无形观念,本也无错。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家长对此持有的“高压政策”,让许多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接受着不断上升的考试压力、家庭压力以及社会压力。在很大一部分中学生的心里,他们并不是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而是在努力实现在家长对未来的憧憬。在这一压力之下,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问题则成为一个被忽视的方面。家长在这一时期,因过于希望孩子成才,让“望子成龙”成为一种新时期的“扭曲”心理,也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时代赋予孩子们的“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的希望”的价值标准,被严重扭曲为“重压之下必有才学”。

2.2中学生对安全知识认知及掌握不够

以溺水事故为例。我们都知道,游泳是一项可以强身健体的运动,但一旦发生溺水事故,中学生虽然有欲望自救,但他可能并不知道完全可行的自救知识和措施。例如,一般情况下,中学生对水流漩涡的判断往往都比较模糊;对游泳前的热身运动量,不能准备把握;发生意外事故时,不能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等。

除了有形的安全隐患外,互联网上的隐形安全除患,对中学生来说则更不容易判断和预见。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成长期,互联网上的色情、暴力等信息,往往能够对其形成较为强烈且不易抵御的冲击,就会对其心理和生理发育和成长埋下除患,即使不会立即造成安全事故,但他们已经在无形中进入了“发病期”。

2.3安全教育和管理在教育教学中的占比较低

这些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强力推行,中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较快发展。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分数以及学校的升学率依然成为判断学校好坏和学生优劣的最重要标准。在这种“阴霾”的笼罩之下,许多学校把大部分精力倾注在了学生的考试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或者说安全教育和管理在教育教学中的占比依然很低。

3.减少中学生安全事故的措施

对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那么,在现阶段,我们应该采取哪些举措,让中学生能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从而减少因安全事故和除患带来的伤害呢?我有如下观点。

3.1开设专门安全教育课程

我国中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始终不能得到较快发展,与学校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在加强对学校管理的同时,要求学校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的地域文化、风情民俗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最适合当地学生全面发展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教材。同时,还应该出台与之配套的奖惩制度,对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实行奖优罚劣。

安全教育课程应该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等特点。比如,在对消防、食品卫生、交通等安全知识进行集中学习后,需要对学生进行检测和反馈,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安全教育故事会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巩固安全学习过程,加深学生的安全印象。同时,学校还应该利用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听取学生代表对安全教育管理的意见建议,尊重学生的认识,发挥学生干部在安全教育和管理中的示范作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安全管理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安全、维护安全的积极性。

3.2随机教育应成为“新常态”

研究表明,当一个事件发生时,人们立即想知道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等内容的欲望,要远远大于事件发生过后一段时间后的欲望。

随机教育,就是针对随时出现的事件、案例,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教育,具有随机性、即时性的特点。随机教育倡导安全教育随机化,如学校当天发生的事件,即时发生,立即结合事件进行现场教育,学生深有体验,容易产生心理共鸣,形成深刻印象。用生活中的安全事故进行教育,不能拖延,运用得当,比枯燥的说明更有效果。切实把枯燥的说明式教育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求,从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变为自觉地吸取教训并遵守安全制度,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标尺,教育效果便可以达到理想高度。

如今的媒体非常发达,我们随时随处都有可能看到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应该及时将这些事故带来的教训,即时形成学生安全教育的生动案例,让随机教育成为一种“新常态”。

3.3构建立体式安全教育和管理体系

在对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学校、家庭、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应该在政府的牵头之下,建立中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四位一体”的立体体系。将有关中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各项责任和制度理顺职责、落实到人,加强学校、家庭和政府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开展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课题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和培训。同时,公安等负有社会治理功能的部门,还应该在学校周边常期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去除影响学生安全和管理的外部困扰因素。

3.4改革教育制度,为安全教育和管理“让路”

百分制的长期存在,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道路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在严重挤压着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上的空间。教育部门应该积极探索取消百分制度,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接受安全教育和管理。

日前,河南省教育厅出台的《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提出,改进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机制,坚决纠正以分数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倾向,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绩评定百分制,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这是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路上的一次崭新探索,必将成为效仿之举。

4.结束语

通过对目前制约中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因素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要有效推进中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除了要为中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外,教育制度的深度改革也势在必行。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及时健全和完善对中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各项制度,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讲授教育、交流教育、随机教育等方式,强化中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同时,还应该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体系的建设,形成多头联动的教育格局,让中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许广鹏.中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3(2):67.

[2]梁幼明.对中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J].教书育人,2016(05):33.

[3]常书香.小学初中将逐步取消百分制[N].洛阳日报,2016年10月25日(05).

[4]李志俊、史丽.中学安全教育方法探究[J].西藏教育,20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