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建设促进水利现代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31
/ 2

水利信息化建设促进水利现代化探讨

李常红朱蓉

西安三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以水利部提出的“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发展思路为主线,分析水利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对于如何运用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问题研究不深、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不够显现、资金投入与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不相适应、信息资源共享整合难度大等问题;研究水利信息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应以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强化职能、加大投入,以及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等为对策。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水利现代化;对策探讨

一、水利信息化的基本概述

1、水利信息化的内涵。水利信息化是指以创新手法发展水利科技,通过现代化先进技术进行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基础。现阶段,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应用水平,促进水利现代化的建设。

2、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目标。2011年,国家水利部门提出有关水利建设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防洪抗旱体系基本建成,防洪保护区的防洪能力应得到显著提高,抗旱能力应逐渐增强;‘十二五’期间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治理应基本完成;对中小型水库以及山洪灾害易发区全面完成预警系统的建设;完成资源分配与利用体系的建设。”从中可以看出水利信息化建设主要方向。为实现此目标,水利信息化建设主要以加快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为主要内容。

3、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为农业、工业及生活用水提供保障。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帮助实现灌溉、污染监控、保证生活用水等。第二,促使水利功能更好的发挥。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使农业灌溉、防洪发电以及航运供水等方面的管理及应用方式发生很多改变,提高管理与工作的效率。第三,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农业、工业及生活用水量大大增加,水利工程建设为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带动了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对水利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所谓水利信息化就是指信息及知识逐步成为水利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逐步成为整个水利结构的基础产业之一,以及信息和智力活动对水利的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的过程。通俗地讲水利信息化就是把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用在水利上达到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

1、实时汇总信息

水利信息化能够实时汇总和分析工程的各种信息,在工程工期进度中,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先进的数据处理功能完成信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促进工程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的目的,在节省人力物力和降低成本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2、科学管理与决策

水利信息化可以实现科学的管理与决策,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是建立在全局各方信息资源的有效分析与处理的基础上。信息系统为决策者不仅能够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资源,还能通过其先进的数据挖掘功能为决策者在大量信息中分析提炼出重点,这在在水利工程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

3、实现水利现代化

水利信息化可以满足水利现代化的需要,实现水利现代化主要是为了防洪安全问题得到保障,使水污染防治达到更高水平,还要有效控制和减少水污染,创造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水环境。另外,水资源利用必须合理科学,水资源的配置手段必须达到现代化的水平。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是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和科学地制订方案的依据,所以水利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技术基础。

三、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促进水利现代化过程的对策

1、建立新型水利信息化管理模式

水利现代化管理离不开水利信息化建设,只有建成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才能为现代化管理提供基础支持。水利信息化建设涉及信息采集、信息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决策支持等多个系统,以及系统之间的协同,因此传统的电子技术简单的叠加已经满足不了水利信息化的需求。我们必须根据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对水利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建立更宏观、更前瞻的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机制,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阶段开始统筹管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良性发展。水利现代化管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事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工程,应该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及时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调整,使其满足水利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另外,水利信息化又是一个前沿的阵地,只有信息化到位了,才能保证水利现代化管理,因此水利信息化的建设要提前预测水利工程管理的需求,在规划建设中不但要考虑符合国家相关行业标准,还要对新的业务应用进行充分预测,以此进行相关软硬件的规划、建设。

2、正确把握水利现代化的内涵

科学的治水理念和治水思路,是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内涵。水资源的安全管理、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是现代水利发展的基本任务。由于水资源既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又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这就决定了现代水利的发展,既要服从水资源的自然循环规律,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增长需求,保障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把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确立科学的治水理念,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创新治水实践,拓展治水领域,不断提升现代水利的基础保障和社会服务能力。

3、加快信息化建设

加快水利信息化协调、组织、标准与规范建设:加强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大势所趋,也是水利事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各地要因地制宜,建立相应协调组织,构建协调机制,实现部门联动、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良好,利用良好的关系,积极开展协调工作。通过调研发达国家情况,并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需求,共同制定统一的规划体系,避免重复建设、低水平开发对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影响。各地应该在国家宏观规划的前提之下,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水利工程现状,建立起适合当地的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前瞻性、科学规范的、资源有效共享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借助于物联网、宽带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实现和全国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分享,推进各省乃至全国水利信息化的发展。

4、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

引进和培养是和水利信息化的高水平人才:水利信息化工作是涉及面广,专业要求高,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行业要求,对人的从业素质要求很高,从业人员具有创新化的思维,具有先进的理念,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熟悉水利专业的特性等特征。根据水利系统现有人员的现状,建议一方面可以加强现有技术的培训,使其逐步成为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适应新时代水利信息化要求的员工。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引进工作。水利部门要结合当地薪酬情况,利用高福利,高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尤其是高水平IT人员投身到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来。

结束语

水利工程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的时期有新的要求,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只有和当前的时代与时俱进,实行信息化的建设,不断的建立和完善水利信息化当前的建设,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当前水利工程现代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维成,吴茂云,李玉梅.水利信息化建设促进水利现代化[J].水利技术监督,2014,0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