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者急诊和治疗的临床分析汤丰宁

/ 2

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者急诊和治疗的临床分析汤丰宁

汤丰宁丁宁

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410004

【摘要】目的:探析研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者急诊治疗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急诊收治的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者中选择50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采用胃肠减压、抗感染、全场外营养等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加以使用外源性白蛋白进行治疗,各25例,分组依据为硬币法。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也提示观察组更佳(P<0.05)。结论:对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者急诊治疗当中应用外源性白蛋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该病症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急诊;治疗效果

急性胃肠功能衰竭多为危重症病患出现的病症,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胃肠道表现,患者会出现呕吐、腹胀、胃肠功能减弱的情况[1]。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可能会为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也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故积极寻求该病症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此次研究将在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急诊收治的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者中选择50例进行分组治疗,通过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探析治疗该病症的有效疗法,以便为临床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在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急诊收治的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者中选择50例进行分组治疗,设置组别:对照组及观察,各25例,分组依据为硬币法。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胃肠功能衰竭,均未做过胃肠道手术、均知晓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排除对此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使用禁忌的患者、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为(41.3±6.5)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为(41.4±6.7)岁。组间对比结果提示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可行,此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进行胃肠道减压、禁食、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同时为患者使用西沙比利(生产厂家:山东齐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853),用药量为5mg,将药物碾碎后经由鼻饲给药,1日3次。为患者使用西咪替丁(生产厂家:福建省泉州海峡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5021403),将0.2g的西咪替丁加入到250-500ml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经由静脉滴注给药。

观察组:在如上基础之上增加使用人血白蛋白[生产厂家:奥克特珐玛药剂生产有限公司(奥地利);批准文号:S20130030],用药量为20g,1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

1.3观察指标

①肛门排气时间。②肠鸣音恢复时间。③死亡率。④治疗效果评价标准[2]:①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相关指标恢复正常,与治疗前相比较胃肠功能衰竭评分减少70%以上则为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胃肠功能衰竭评分减少50%以上为有效。未达到如上标准为无效。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4胃肠功能衰竭评分标准[2]

依据患者体征、病情分期等进行评估,腹部脏器、肠鸣音减弱为1分。腹部高度胀气、肠鸣音基本消失为2分。有麻痹性肠梗阻、应激性溃疡出血等为3分。

1.5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研究中各同类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数据的对比处理,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及死亡率的比较

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及对比,提示观察组更高(P<0.05),比较死亡率则提示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是急腹症,综合治理有助于尽快帮助患者恢复胃肠功能,消除腹胀、抑制消化道出血。胃黏膜屏障受损、胃肠动力不足、肠道内大量细菌以及毒素淤积等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危及患者生命[2]。胃肠道功能衰竭同时也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白蛋白水平降低,导致免疫力降低,不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以往临床对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多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外源性白蛋白的应用有助于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者感染风险,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之上增加使用了外源性白蛋白,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也提示明显短于对照组。证明外源性白蛋白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胃动力恢复。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也提示观察组明显降低。分析原因可能为外源性白蛋白的应用可促使水肿胃肠道黏膜组织尽快恢复正常状态,同时其也有助于避免患者发生低蛋白血症、腹腔感染等,并由此降低死亡率。

综上所述,对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者急诊治疗当中应用外源性白蛋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该病症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章玉丹,沙移飞,李华,等.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儿急诊和治疗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113-115.

[2]何颜霞.胃肠功能衰竭的原因及分级治疗[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7,24(4):260-263.

[3]姬晓伟,谢波.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8):656-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