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研究

钟华敏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人民医院麻醉科445600

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硬膜外麻醉手术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和感染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0例实施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感染为18例,感染率为11.3%;经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给药方式、穿刺次数与医师经验为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保持硬膜外麻醉手术操作的无菌性,掌握手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几率。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术后感染;临床分析

硬膜外麻醉为外科手术较为常见的麻醉方式,患者在术后面临着感染的风险,这不但会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而且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以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硬膜外麻醉手术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的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硬膜外麻醉手术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95例,女性患者为65例,年龄为8~78岁,平均年龄为55.5岁;术后感染患者为18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为6例,年龄为12~78岁,平均年龄为61.5岁;患者在手术前均由家属签署麻醉知情书。

1.2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实施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发生感染患者的易感原因,包括性别、年龄、体重、给药方式、穿刺次数与医师经验,探讨预防术后感染的措施。

1.3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的感染率160例实施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感染患者为18例,感染率11.3%。

2.2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因素通过分析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和体重不是实施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因素(P>0.05),年龄、给药方式、穿刺次数和医师经验是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具体结果下表。

3讨论

硬膜外麻醉作为外科手术常见的麻醉方式,主要是利用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等局麻药物,使患者麻醉部位丧失感觉及运动功能,多应用在胸部、四肢和腹部等部位手术中,可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但是患者在实施硬膜外麻醉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感染,其与无菌操作关系密切。在本研究中,160例实施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均进行了严格的无菌操作,但是术后仍有18例患者出现了感染,因此分析硬膜外麻醉术后感染的临床因素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给药方式为连续给药、穿刺次数≥3次和医师经验≥5年的患者术后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年龄<60岁、给药方式为间断给药、穿刺次数<3次和医师经验<5年的患者,说明年龄、给药方式、穿刺次数和医师经验是实施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因素(P<0.05),性别和体重则不是实施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因素(P>0.05)。

有报道显示,如果实施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在术后出现感染时,没有得到妥善有效的处理,则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做好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首先,在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手术的过程中,医师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患者因外界因素受到感染。其次,医师需要熟练掌握硬膜外麻醉手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手术操作做到准确到位,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导致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最后,在患者发生感染后,医生需要利用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以缓解和消除患者的感染症状。

总之,患者在实施硬膜外麻醉手术后存在出现感染的风险,年龄、给药方式、穿刺次数和医师经验是导致术后感染的主要临床因素。医生只有保持硬膜外麻醉手术操作的无菌性,掌握手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才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几率,促进患者身体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於建鹏,李旭初,唐菲.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08:1835-1837.

[2]唐梅宗,张文嫒,吴国友,刘小坚,杨素芬,陈敏燕,唐珍宗,邓日莲.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的体位护理[J].广西医学,2011,12:1668-1669.

[3]王秋菊.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2:1521-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