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措施

刁继云

(四川蜀能电力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传统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智能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就当前实际状况而言,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行业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其一方面提高了供电企业日常运行与生产的质量、效率,另一方面也大幅减少了传统技术下的人工成本。本文在全面分析电力市场当前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技术措施展开着重分析,望借此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措施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智能电网建设方面的技术也趋于完善,为了更好地满足未来智能电网建设的实际需求,则需要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1、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核心需求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运行的核心依靠的是运行系统的监控、保护功能,在现今应用于智能变电站中的保护、监控功能实现需要较多的环节,其主要有智能终端、间隔层保护、测控装置以及通信环节等几大部分所组成,各层级之间相互协助共同做好对于智能变电站的监控、保护。保护层级的增多也会带来极大的冗余,导致智能变电站监控、保护所需要的整体响应时间较长致使智能变电站的可靠性和速动性相较于传统的保护方式有所降低,且各层级之间需要做好各功能部分的横向耦合,加大了智能变电站实现的难度与复杂性。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中需要从减少功能实现环节和功能解耦的角度出发探讨智能变电站内各功能装置的布局用以提高智能变电站内各装置功能实现的可靠性和快速性。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良好的通信,在智能变电站内通信的实现与布设上多采用的是独立双网实现冗余,以更好的增强智能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智能变电站自动化控制依靠的是大量的信息传输与共享,智能变电站通过与上位控制系统相连接通过智能变电站对自身所运行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并将其反馈至上位控制终端用以实现对智能变电站运行情况的实时动态监控。在智能变电站与上位控制终端的信息交互中受制于远动通信规约传输容量和调度系统数据容量的限制,智能变电站在数据传输中无法囊括其所有的数据,而是需要在众多的数据中有选择性的进行传输。在智能变电站的开发传输中需要积极做好主子站系统之间通信能力的研究,提高两者之间的信息通信与交互能力从而使得智能变电站能够向调度站传输更多、更全面的信息用以方便电力调度站的工作人员根据数据信息来对智能变电站进行调度控制。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中的重要分支,长期以来智能变电站与智能电网之间所采用的分立建设模式使得智能变电站与智能电网之间缺乏统一的设计、规划使得分布式应用的应用策略、交互接口等未能进行良好的统一,致使智能变电站现有应用无法与上位调度主站的应用实现广域协同,智能变电站通过优化设计将传统变电站中所需要的大量电缆回路转换为网络虚回路使得变电站的可控性和效率大幅提高,但是由于缺乏直观有效的展示手段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维护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智能变电站进行改扩建或是设备更换时,需要对智能变电站中的配置描述文件进行更新。

2、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措施的实际需求讨论

2.1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一般来说,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电力网络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控制系统才可以完成整个工作;但是,和传统变电站对比来看,虽然大幅提高了智能化水平,但由于其不是以硬件控制为主,因此在可靠性方面有所下降。不仅如此,伴随着测控与保护环节的不断增加,再加上间隔层保护设备、智能终端以及过程层合并单元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整个系统在进行响应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以概率学的视角来看,有关环节的增加,会不断降低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2信息的全网共享

智能电网的构建实现了不同地区电网数据信息的共享,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大数据的共享、整理与收集也变为现实。再加上移动通信技术在容量与带宽上的增加,为部分偏远地区智能电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智能电网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增加,需要共享的数据也进一步增加,而以目前智能变电站子站与主站现有的数据通信网络来看,其远远无法满足数据共享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有关数据信息未能及时进行相互共享。基于此,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措施应当对现有的信息共享技术进行创新与完善,从而保证各主站与子站之间能够顺利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共享。

2.3系统维护的可视化升级

因为当前智能变电站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简化了原有的二次回路设计,所以其自动化系统通常采取网络虚回路设计的方式;但是,由于不能直接对这部分实施论述,从而导致后期维护与检修的难度相对较大,特别是智能变电站故障问题的抢修工作,难度极大,大幅降低了故障抢修的效率。基于此,面对这种新形势,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措施应当从降低故障维修难度的角度着手,提高智能变电站电力系统故障维修的可视化程度,在尽可能减少虚端子数量的基础上,减小不同虚端子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大幅增加系统维护的可行性。

3、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方案的关键技术分析

3.1面向间隔的纵向集成装置实现技术

所谓面向间隔的纵向集成装置是在融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保护、测控等多种技术的基础上,利用高性能应将设备的协同配合,提高对故障的自动响应与恢复能力。高速信息处理技术的使用,实现了现有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多元信息交互接口设计,通过对不同数据的智能识别,实现网络带宽的智能分配,从而避免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网络阻塞导致的可靠性下降。

3.2主站、子站间的远程信息交互技术

智能电网自动化系统是依托于信息数据的共享而实现的,传统移动通信网络在容量带宽等方面不仅限制了智能电网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能电网的安全,使得主站、子站间信息共享效率明显偏低。为此,在需要对现有服务总线通信系统进行升级,除网络贷款扩容以外,还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从属于主站、子站的数据库,这样一来,不仅加强了主站、子站间的信息共享,也能够通过更为精准的实时数据监控,掌握各站点的工作状态。并且,为保证数据安全,还需要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软、硬件安全系统升级,避免外部网络攻击对智能电网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3.3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全境观测技术

大多数智能变电站均处于无人职守状态,因此,对于智能变电站的实际工作情况,都是依靠远程监控实现,只有在发现智能变电站故障时,才会派人前去维修。然而,由于信息交互系统的限制,导致远程监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从而影响了对智能变电站故障的及时响应。因此,为实现远程监视的有效性,则需要依托信息交互系统升级的同时,引入远方全境观测技术,提高智能变电站主站对子站的远程监视水平,确保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的安全、有效。

结束语

随着社会电力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智能电网中的相关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为此,则需要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相关技术加以创新,推出更加可靠、安全的设计方案,通过面向间隔的纵向集成装置实现技术、主子站间的远程信息交互技术和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全境观测技术的使用,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袁文婷.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方案的探讨[J].时代农机,2018,45(01):84.

[2]杨树兴.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分析[J].数码设计,2018,7(01):205+207.

[3]杨志宏,周斌.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新方案的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4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