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比较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姚秀平

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63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比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硝苯地平组和氨氯地平组每组各有患者58例,分别采用氨氯地平、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硝苯地平组总有效率为81.03%,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的9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5.52%VS1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不良反应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心血管综合征,其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及结构的改变。随着我国近年来生活结构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逐年提高,并向低龄化发展,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1]。目前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主要以钙拮抗药物为主,其代表性药物包括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等,两种药物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均由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观察比较了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硝苯地平组和氨氯地平组每组各有患者58例。其中,氨氯地平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56.58±8.24)岁,病程6个月-23年,平均病程(11.05±2.23)年。硝苯地平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6.53±8.39)岁,病程8个月-21年,平均病程(11.01±2.22)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停止使用降压类药物,硝苯地平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片,20mg/次,1次/d,整片吞服。氨氯地平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5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给药4周。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显效为舒张压(DBP)下降≥10mmHg,将至正常水平或者下降总量≥20mmHg;有效为DBP下降水平<10mmHg,但下降至正常水平或者下降总量在10~19mmHg;无效为患者血压指标未见明显改善或者病情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头晕、恶心、乏力以及下肢水肿等。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如表1所示,硝苯地平组总有效率为81.03%,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的9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如表2所示,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5.52%VS1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机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指机体在静息状体下,动脉压/舒张压≥140/90mmHg。原发性高血压多发生与老年人群,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展的不断加快,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其已经成为,我国近年来影响中老年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钙离子拮抗剂能够阻挡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L型钙离子通道,进而阻挡钙离子进而到细胞内,从而达到舒张平滑肌的作用。硝苯地平作为第一代钙离子拮抗药,其可通过阻止血液中钙超负荷而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还可选择性的抑制心肌细胞膜的钙内流,扩张血管及冠状动脉,激活机体内的Na+-K+-ATP酶以及钙泵,进而抑制了血小板凝集,降低了心肌收缩力和耗氧量。虽然硝苯地平起效较快,但其药效时间较短,容易造成患者血压波动较大,加之副作用较高,患有冠心病或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应用,极大的影响了其治疗效果[2]。苯磺酸氨氯地平作为硝苯地平类钙离子拮抗剂,其抑制钙诱导的主动脉收缩作用更加强效,同时其还可增加心输出量和冠状动脉流量,进而改善了心肌缺氧情况,增加了抗动脉硬化的作用,降压效果更加持久稳定。同时苯磺酸氨氯地平在稳定降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肾小球内高压,改善了肾小球的高滤过状态,减少了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进而对肾功能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硝苯地平组总有效率为81.03%,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的9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5.52%VS1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厉世培.硝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0):38-39.

[2]伏忠阳,伏婕,郭明.硝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J].云南医药,2017,38(4):344-346.

[3]刘明,谭兴华,李亮.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0):1826-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