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肿瘤科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我院肿瘤科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分析

范小玲1刘德承2谢欢2谭浩文2陈颖2

范小玲1刘德承2谢欢2谭浩文2陈颖2

(1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放疗三科广西梧州543002)

(2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临床药学室广西梧州543002)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肿瘤科2013年下半年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临床信息系统汇总2013年下半年肿瘤科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参考相关抗肿瘤治疗指南,结合病人病历,对部分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我院2013年下半年肿瘤科住院患者临床诊断排序前三位的分别是:鼻咽癌、肺癌、结肠癌。使用抗肿瘤药物6类44个品种,DDDs排序前3位的分别是重组人白介素(II)、顺铂和脱氧核苷酸钠,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的分别是多西他赛、奈达铂、重组人白介素(II)。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之处主要集中在适应证及用法用量不适宜两方面。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尚须进一步完善。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060-02

近年来,作用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不同环节和新靶点的新型药物陆续应用于临床,因此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日益引起关注,本文通过对我院2013年下半年肿瘤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利用我院电子病历系统,临床药学系统,采集2013年下半年肿瘤科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抗肿瘤药物的品种、用药数量,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等原始资料,并进行统计。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计算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和日用药费用(DDC)。DDDs=总用药量/DDD值,DUI=DDDs/实际用药天数,DDC=用药金额/DDDs。综合参考第16版《新编药物学》推荐的成人平均日剂量和说明书推荐剂量,确定每种药品的主要适应证的DDD值。同时参考相关抗肿瘤治疗指南,结合病人病历,对部分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

2.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

我院肿瘤科2013年7-12月间共收治1728例肿瘤患者,其中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有1593例,抗肿瘤药的使用比例为92.19%。抗肿瘤药物使用患者中,男970例,占60.89%;女623例,占39.11%。年龄在60岁以上的322例,占20.28%,40-60岁的996例,占62.52%,40岁以下的275例,占17.26%。总体上以中年男性患者居多,男女患者比例为1.52:1。

2.2疾病分布情况

1593例患者疾病涉及9类肿瘤,其中例数排名前4位的肿瘤类型依次为,鼻咽癌(1095例;男:女=2.31:1),乳腺癌(141例),宫颈癌(99例),肺癌(87例)。

2.3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

我院应用的抗肿瘤药物有6类44个品种,用药总金额827.59万元,其中,口服制剂9种,用药金额22.93万元,占2.77%,注射剂35种,用药金额804.36万元,占97.23%。DDDs位居前3位的依次是植物成分抗肿瘤药、抗肿瘤衍生物、抗代谢药,占总DDDs的96.12%。

表1:使用频率排名前十的抗肿瘤药物的用药金额、DDDs、DUI、DDC

2.4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合理性分析

随机抽取一百份抗肿瘤药物处方,结合病人病历,参考相关抗肿瘤治疗指南,进行合理性分析。其中:适应证不适宜的9例,用法、用量不适宜4例。

3.讨论

3.1患者基本情况

我院肿瘤科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率为92.18%(1593/1728),人群集中在40岁至60岁之间,这与国内相关文献的结果相符[1],与国外[2]相比较,平均年龄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其原因可能为:1)环境因素:食物、空气、近距离接触物等外部环境引入各种细胞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越机体代谢,修复细胞突变能力而致癌。2)人文因素:过快的生活节奏,持续的工作压力、忧虑情绪,使机体内分泌、神经、免疫功能失调。同时我们也观察到:60岁以上的肿瘤患者只占总人数的20%,原因为(1)部分肿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2)部分老年肿瘤患者因为身体机能低下,无法承受放化疗所带来的损害,故采用保守治疗。针对原因一,现有的观点[3]认为,年龄相关性的细胞增殖率下降抑制了肿瘤的发育,使其未形成一定规模时便已被免疫清除。而能否利用这一发现,应用于肿瘤的治疗,这是一个挑战。

男女患者比例为1.52:1,与李媛秋[4]调查的结果相符合,值得思考的是,中国肿瘤患者的男女人数基本相等,但有些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如吉林、黑龙江省的男女患者约1:1.29,而重庆、广西的男女患者约1.28:1,这一结果提示:肿瘤发病率的性别差异是否与某些地域性因素相关?这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3.2疾病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鼻咽癌患者占据了肿瘤患者的大多数(1095/1593),男女比例为2.31:1。鼻咽癌又称为广东癌,是唯一被冠以地名的癌症,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家族聚集性。本院所处地域正是鼻咽癌的高发区周边,所以其疾病构成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同时也直接决定了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方式、方法。

3.3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

本次抽查的1593例病例共使用了6大类44个品种,使用例数排前5为的药物分别为顺铂、重组人白介素(II)、脱氧核苷酸钠、多西他赛、奈达铂,抗肿瘤辅助用药,植物药占据较大比例。铂类药物通过与肿瘤细胞的DNA碱基结合,阻碍DNA复制,而发挥其抗肿瘤效果,抗肿瘤谱广,其调查得到的DDC值较低,也说明患者的经济负担较轻,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重组人白介素(II)促T、NK细胞和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增殖,增强其杀伤活性,还可以促淋巴细胞分泌抗体和干扰素,具有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多西他赛作用机制与紫杉醇相同,但其在细胞内浓度比紫杉醇高3倍,并在细胞内滞留时间长,所以医师较多的选择多西他赛作为抗肿瘤药物。本院肿瘤科鼻咽癌病占大多数,医师参照鼻咽癌推荐治疗方案:DDP单药,TP,DOC+NBP方案等制定治疗计划,因而顺铂,多西他赛,奈达铂的使用例数较高。

3.4抗肿瘤用药不合理情况分析

我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各药物DUI指数均在合理范围内。发现的9例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不适宜。如一例患者诊断为:直肠癌治疗后全身多发转移化疗后选用替吉奥+多西他赛治疗方案。[5]《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建议:对于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应以姑息化疗与分子靶向治疗为主。推荐给药方法为:氟尿嘧啶类药物与奥沙利铂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或氟尿嘧啶类药物单药方案。替吉奥为胸腺核苷合成酶抑制剂,与氟尿嘧啶为同一类药物,奥沙利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起效,而多西他赛则作用于细胞微管蛋白,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起效,两者作用机理不同。此用药方案与相关指导原则不符。如一例患者诊断为右乳腺癌并肝肺骨转移化疗后进展化疗后,选用:依托泊苷单药方案。[6]《实用肿瘤内科处方用药手册》建议:乳腺癌治疗方案多采用以烷化剂和抗代谢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方案,不推荐单药进行化疗。因此,医师应熟悉相关治疗指南,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最适合的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贺文,贺海平,韦佩珍等.广西肿瘤医院2002-2011年肿瘤病人统计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2):2636-2639

[2]SvetlanaV.Ukraintseva,AnatoliI.Yashin.InpidualAgingandCancerRisk:HowAreTheyRelated?[J]Demographic-research,2003,9(8):163-169.

[3]Jo?oPedrodeMagalh?es.Howageingprocessesinfluencecancer[J].NatureReviewsCancer,13,357-365.

[4]李媛秋,龙东泼,陈万青等.中国十家省级肿瘤医院2004~2006年恶性肿瘤住院病例分析[J]中国肿瘤,2009,18(12):986-989.

[5]于世英,王平,石远凯等.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6]管忠震,姜文奇,孙晓非等.实用肿瘤内科处方用药手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20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