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电影现状探究及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商业电影现状探究及发展

孙德春

孙德春(集贤县电影管理站,黑龙江集贤155900)

摘要:电影有广泛的人民性和社会影响力的大众文化娱乐。通过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向世界展示了人类创造的文化,历史,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强大力量,所以电影被广泛誉为最具有艺术生命力,文化的影响和社会影响力的娱乐和文化载体。然而,在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电影产业的挑战,中国商业电影产业陷入了一种困境,如何找到一个突破口,改变目前中国商业电影,是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中国商业电影;市场营销;票房

商业电影专注于视频广告,观赏性和艺术性,以精良的制作和完整的故事,是艺术与二元商品属性融合。除了一个良好的商业电影也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主题,这是电影吸引观众的灵魂。曲折徘徊在中国商业电影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发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从模仿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从空洞的情节,从我国五千年文化吸收营养,五十六个民族群体中发现创作灵感,以及本土文化特色的创造,走向世界!

1商业电影的概述

商业电影是相对于艺术,或者文艺片而言的。艺术电影追求的是影片的艺术内涵,以行业认可为目标;商业电影追求的是票房及其衍生物的市场价值,以消费者认可为目标,一般指为营利而制作的影片。私人的电影工业大都以营利为主,生产的影片大都属于商业影片。在西方则以美国好莱坞为商业影片的大本营,重娱乐而不重现实。商业电影为了获得尽量多的盈利,就需要尽量多的观众来观看。而不同类型的观众的兴趣点又是不同的,所以商业片往往融合多种元素来吸引不同类型的观众。

1.1商业电影的发展历程。商业电影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好莱坞。好莱坞商业电影是当下后现代主义艺术形式的最突出代表,它的商业性、消费性、市场性以及对世界电影工业发展的广泛影响,都毫无疑问地成为大众文化的焦点中心。好莱坞电影业有一个发展历程,即它是从古典好莱坞转变到当代好莱坞的,古典好莱坞时期是电影工业的最初发展时期,注重影片的通俗性、娱乐性,力求体现各民族共有的传统道德伦理观、精神价值观。随着电影科技的飞速发展好莱坞商业电影在制作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大量的电脑媒体技术被广泛采用,大型摄影棚的建立,使得电影制作能够展现更多的、以前难以表现的场面,制作更加精良,视觉效果诱人,这一切是建立在大额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尽管好莱坞的电影技术很先进,但在电影故事的内容表现上,仍然延续传统的一套固定模式,娱乐性被放在第一位,其原因还是电影首先被制片商们视为能够获利的商品而不是艺术品。

随着有关政策出台,中国电影市场进一步向民营资本和外资敞开,以商业运作为主导的影片。张艺谋导演的《英雄》,预示着中国最优秀的一批导演开始进入商业电影领域,并带动中国商业电影发展。外资进入中国电影制作领域,巨额投资的中国电影基本上都有外资背景。为了规避严格且不断变化着的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风险,投资方必定会选择制作商业电影,因而外资和商业片成了为目前阶段中国电影的双生子。

1.2中国商业电影的现状。中国的电影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商业大片轰轰烈烈地拓展和打进海外市场,从外国观众手里赚得大把的钞票,国人对此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激动和兴奋,更没有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情不自禁的喝彩声,反而非理性的质疑和责骂声铺天盖地,这种悖论现象值得人们深思。

2反观中国商业电影高票房

2.1商业化气息浓重。随着商业化的加重,中国电影经不住经济诱惑,盲目跟风,不是拍大片就是装艺术,要么照搬热播影片的桥段,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只学了个样,只得个外壳,没有一点实质内涵,最终的结果只是落得一片骂声,浪费资金,同时也浪费观众的情感,导致人们对电影消费欲望和消费习惯逐渐下降。

现今的商业电影,投资一部高过一部,剧情一部烂过一部,虽然偶有出彩,但票房与口碑完全不成正比,如果不重视改变这样的局面,最终将会失去观众,何谈票房,对我国电影事业的长久发展带来不利。

2.2脱离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电影要真正地走向世界,就要以传播和传承民族文化为基石。而这种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不仅在于对中国文化素材的表现,更应该将中国式的文化、文明、价值观念等文化精神融入其中。中国电影更多面向的是中国观众,所以应该选择中国人的审美、娱乐取向,而不是一味讨好西方几个电影节的评委。回看中国所有的电影,成功受欢迎的无一不是有着浓厚中华文化特色的,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红高粱》,李安的《卧虎藏龙》,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它们的成功是在于中华文化的成功表现。

2.3忽视电影内涵。在这样一个娱乐商业化时代,电影仍然是一件值得郑重对待的严肃的事情。今天的电影界,缺的不是大片,而是缺乏人文与灵魂关怀之心。我觉得有必要让导演们建立起对电影清晰而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甚至无关票房的多少,而只是和电影本身发生关系,那就是商业化时代的电影到底有什么价值?这个时代需要那么多大片吗?

电影创作既要有创新的勇气,又要有深邃的灵魂空间。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灵魂关怀,这是每一位导演应努力追求的境界。

3中国商业电影的出路

民族气息是一个民族电影的生命之源,我们在注入外国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时,不能把自己的生命之源给去掉。回归中华文化,坚持本民族的特色,才是中国电影继续发展的根本。

商业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传播途径应该具备艺术性和娱乐性,同时具有强大的精神辐射能力,而作为商业片的基本构成就是片中的故事。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首先要能在故事上吸引住观众,才能使观众产生接着往下看的愿望。如果作为一部商业片在故事本体上错漏百出,那很可能导致影片的失败。商业电影强调影片的观赏性和娱乐功能,注重精良制作与丰满的故事。而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除此之外还应当具有相应的文化内涵以及鲜明的主题。好莱坞模式的成功,无疑宣告了传统电影的文化使命和艺术思考已经被大众趣味和商业娱乐的需要所取代,蛰伏的中国商业电影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如果说缺乏了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商业电影等于裸奔的话,很遗憾现阶段我们的电影大多裸奔的既没有美感也没有快感。

资本特别是外资的进入,使得中国电影开始改变面貌。外资的渗入将直接带来好莱坞的趣味和好莱坞的标准影响中国电影原有的个性。中国电影已与好莱坞比经大大落后了,中国现在仅仅是刚刚接轨,这会刺激中国电影的竞争力。想要获胜,必须到同一个平台上竞争,否则不可能获胜。我们想要与好莱坞大片较量,小制作的艺术片是一种对抗方式,但还需要正面交锋,我有意尝试这样的大制作,使中国电影与外国电影有机会在同一平台上来比较,与好莱坞大片作正面交锋。中国电影是弱势的,这不可回避,我们只有拍出与他们一样的电影,要完成这样的使命就必须借助商业电影这样的形式。

4结论

走商业大片之路,是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规避的命数。中国电影对电影商业本性的认识和表达却迄今并不准确,同时在商业化操作方面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仍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曙光。中国商业电影在未来应该更把重心放在电影原来的本质上,探索商业与艺术的结合,创造出一条本土的商业电影之路。

参考文献

[1]黄杨略.大片主义批判[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8(3):167-168.

[2]刘阳.媒介转型论-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看中国当代电影的商业化转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金冠军,钟瑾.电影创意产业[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