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疗效观察

李新峰

莱西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66600

摘要:目的:将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应用于临床肺气肿的治疗中,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肺气肿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应用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另一组患者用传统的开胸手术行肺减容术,作为临床对照。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患者在术后各项观察指标上效果均优于传统开胸手术,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时,治疗有效率高,术后患者恢复快,出院时间早,并发症发生减少,术后创伤小,无明显疤痕,患者生存质量高,对治疗满意度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肺气肿;临床疗效

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时,细支气管发生过度膨胀,患者的肺容积增大,气道壁发生一定程度的破坏,这种现象称之为肺气肿。临床上常用肺减容术进行治疗。本文为了探讨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在治疗肺气肿时的临床疗效,现选取60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行支气管镜肺减容术和传统开胸肺减容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近两年来收治入院的60例行肺减容术的肺气肿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在5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2±2.4)岁。将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任何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临床纳入标准(1)临床确诊的肺气肿患者;(2)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3)患者不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4)患者无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史;(5)手术前患者已戒烟。

1.3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前行常规检查,确保所有患者均符合行肺减容术的身体条件。术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补液防治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肺减容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治疗,在不开胸的情况下,利用支气管镜行微创手术。

1.4观察指标(1)治疗总有效率;(2)术后住院时间;(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患者治疗满意度。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的比较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传统手术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患者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引起肺气肿的原因复杂繁多,约35%由环境因素引发。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大气中废气的排放、职业性粉尘的吸入以及长期吸烟等均可引起肺气肿的发生。此外有研究表明,弹性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失衡也可引发肺气肿。轻度肺气肿时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明显,可常规内科治疗。肺气肿发展到严重程度则需手术行肺减容术治疗。肺减容术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已被提出用于治疗肺气肿,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早期肺减容术应用开胸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已将经支气管镜法应用于临床肺气肿的肺减容术治疗中。

本文为了研究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应用于临床肺气肿治疗中的疗效,现从我院随机选取60例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应用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治疗,用传统开胸手术形成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应用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治疗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提升,手术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患者很少出现感染、气胸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低。经支气管镜的微创手术避免了传统手术创伤大、手术瘢痕明显的问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对治疗满意度高,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孙瑞琳,金发光,姜华等.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4,34(22):1723-1726.

[2]廖晓斌,杨和平,戴晓天等.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9):3714-3716.

[3]路武杰,冯志军,郭俊华等.肺减容术与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4):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