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荔枝中萘乙酸农药残留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探讨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荔枝中萘乙酸农药残留量

王晓惠

哈尔滨市香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0036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荔枝中萘乙酸农药残留量。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荔枝中萘乙酸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研究。结果:利用乙腈对荔枝(果肉、皮)中萘乙酸的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在LC/MS/MS上进行检测,荔枝中萘乙酸的回收率在86.8%~9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9%~3.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递、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关键词】LC/MS/MS;荔枝;萘乙酸;农药残留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liquidchromatographyand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methodforthedeterminationofpesticideresiduesinLitchinaa.Methods:using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LC/MS/MS)oflitchiNAApesticideresidueanalysisresearch.Results:usingacetonitrileonLitchi(pulpandpeel)extractionofNAA,C18SPEcartridge,weredetectedinLC/MS/MS,recoveryoflitchiNAAattherateof86.8%~95.2%,therelativestandarddeviationis0.9%~3.1%.Conclusion:themethodissimple,accurate,reliableandreproducible.

KeywordsLC/MS/MS;litchi;NAA;pesticideresidues

近年来,“顶花带刺的黄瓜、催熟的热带水果(比如香蕉、芒果)、膨大剂催的西瓜、反季节蔬菜,无根豆芽”等风波的出现,归根结底就是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误解引起的,也呼吁着对植物性生长调节剂的研究与监测。荔枝是我国南方特色水果品种,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国际也享有盛名。目前,蔬菜、水果、茶叶等初级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监测主要是有机磷、氨基甲酸磷、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以防治杀虫剂和杀菌剂为主,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并不在常规监测范围内,主要原因是这些农药对食品安全方面标准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较少,很难开展监测工作。萘乙酸在植物组培中很常用,是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1-3]。该文结合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开展的荔枝中萘乙酸农药残留试验进行了相关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仪器与试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器Agilent1200RRLC/6410BQQQ-ESI,高速冷冻离心机3-18K,电子天平(±20mg)ALC-210.2型,组织捣碎机T18Basic型,氮吹仪N-EVAP24型,乙腈(HPLC),甲醇(HPLC),氯化钠(AR),C18小柱,盐酸(AR),甲酸(HPLC),乙酸铵(HPLC)[2]。

1.1.2标准溶液。从农业部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购买浓度为1000mg/L的标准品(附有标准物质证书),用甲醇配制成100mg/L的标准储备溶液,贮存在-18℃以下冰箱中。使用时吸取适量的标准储备溶液,稀释配成所需的标准工作溶液。

1.2试验方法

1.2.1提取。准确称取制备好的样品(果肉、皮)20.0g于100mL聚四氟乙烯离心管中,加入1mol/L盐酸1mL[1],再加入乙腈40.0mL,氯化钠6g,高速匀浆2min后再采用7000r/min离心。准确移取分层后的上层有机相10mL于10mL刻度离心中,70℃恒温水浴上氮吹浓缩至近干,加入2.0mL甲醇+纯水(1+1),待净化。

1.2.2净化。采用C18固相萃取柱,先用乙腈4.0mL预淋洗,以4.0mL水平衡,当溶剂液面到达柱吸附层表面时,添加上述提取液过柱,用水2.0mL淋洗后,依次用甲醇4、4mL洗脱样品,收集淋洗液于10mL具塞刻度试管中,将盛有洗脱液的刻度试管置于氮吹仪上,40℃下氮气吹,用流动相定容至5.0mL,混匀后过0.20μm微孔滤膜,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

1.2.3色谱测定。分别吸取5.0μL标准溶液、1.2.2净化后的样品溶液注入Agilent1200RRLC/6410BQQQ-ESILC/MS/MS中,以保留时间、离子对比例定性,采用外标法以样品溶液峰面积与标准溶液定量离子峰面积比较定量。

1.2.4仪器测定条件。色谱柱:ZORBAXSB-C18(2.1×50mm1.8Micron);柱温30℃;流速0.3mL/min;进样量5μL;电离源模式:ESI;电离源极性:负;雾化气:氮气;雾化气压力40psi;干燥气流量10L/min;干燥气温度350℃;离子喷雾电压3500V[3-5]。

1.2.5标准曲线。取100mg/L萘乙酸标准溶液,移取1mL于10mL容量瓶,用甲醇定容至刻度,得到10mg/L萘乙酸标准溶液,再依次稀释至0.02、0.10、0.20、0.50、1.00mg/L的标准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依次测定利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6],结果表明:峰面积(y)与萘乙酸浓度(X)呈线性相关,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y=5416.8x+128.17(R2=0.9991)。

1.2.6结果计算。根据所测峰面积,用外标法计算样本中萘乙酸的残留量R,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萘乙酸的残留量(mg/kg),C—进样瓶中萘乙酸浓度(mg/L),由标准曲线计算得出,V—定容体积(mL),V0—提取液乙腈体积(mL),V1—分取乙腈体积(mL),V2—萘乙酸标样进样体积(μL),V3—样本进样体积(μL),M—样本量(g)。

2结果与分析

在一定量的荔枝(果肉、皮)样品中,按0.02、0.20、0.50mg/kg3个不同浓度进行萘乙酸的添加回收率试验,每个浓度5个重复。方法的准确度以全过程标准添加回收率来衡量,方法的精确度以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来衡量。结果表明,荔枝中萘乙酸的回收率在86.8%~9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9%~3.1%;添加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在允许范围内,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3结论与讨论

该文着重于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2个方面。在样品前处理方面,采用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相结合的方法,使样品更好地净化。用C18固相萃取柱分析样品中萘乙酸净化过程,能够充分提取,更好的净化,使得萘乙酸得到较高的回收率和良好的重现性;在仪器分析方面,充分利用液质联用仪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和定性准确的特点,在LC/MS/MS条件下,萘乙酸具有特征离子、峰形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保留时间稳定、灵敏度较好,便于萘乙酸的定性和定量。结果表明,荔枝中萘乙酸的回收率在86.8%~9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9%~3.1%,添加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在允许的范围内。综上所述,该文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符合简便快递、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参考文献:

[1]SN0346-95出口蔬菜中α-萘乙酸残留量检验方法[EB/OL].(2008-05-26)[2015-01-23].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06654.shtml.

[2]陈红平,刘新,王川丕,等.分散固相萃取-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赤霉酸和α-萘乙酸[J].分析化学,2012(7):1059-1064.

[3]张璇,闫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瓜中萘乙酸的残留量[J].山西农业科学,2014(11):1172-1174.

[4]黄何何,张缙,徐敦明,等.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果中2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量[J].色谱,2014(7):707-716.

[5]周昱,庄无忌.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果蔬中α—萘乙酸残留量[J].分析测试学报,1993(4):49-51.

[6]牟艳莉,郭德华,丁卓平.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瓜果中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测定[J].分析测试学报,2013(8):935-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