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探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

郝宏刚张晓

凤翔县医院陕西宝鸡721400

【摘要】在血型实验室中实施针对性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输血安全和减少输血安全事故。基于此,本文对提高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的措施进行详细分析,了解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输血安全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输血安全

输血操作是医院救治时常用的措施。对于缺血或病危的患者,输血操作能够挽救或延长患者的生命,因此,输血在临床救治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输血操作并不是单纯地将血液随意输入患者的体内,应在输血前进行血型实验室检测,严格控制质量,将优质血液输入患者的体内,才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如果输入质量较差的血液,反而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因此,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于血液的选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特选取310例输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0月-2017年1月收治输血患者310例,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型检查,并根据是否实施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5例。对照组男104例,女51例,年龄19~79岁,平均(44.2±1.6)岁;观察组男102例,女53例,年龄20~79岁,平均(44.5±1.3)岁。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基本资料、年龄基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使用单克隆抗体法对患者的血型进行鉴定,然后使用凝聚胺和生理盐水进行交叉配血。交叉配血主要通过对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清、红细胞进行混合,然后观察是否存在凝聚反应,通过凝聚反应来判定溶血症状。血型鉴定主要是对血液标本中的血型抗原与血型抗体进行系统的检测,进而达到判定血型的目的。

观察组:患者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在对照组实施措施的基础上,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具体措施:①加强对供血者的血液包装袋、血液制品、血袋标签、基本信息等情况的核实,确保所有信息准确无误,然后入库处理。②对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加强管理,控制好冰箱温度,记录相关数据,定期检查与核对。③在对受血者进行输血操作前,应再次对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液标本检测资料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再实施输血。指标观察: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安全事故发生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全部对录入Excel表格中,用SPSS18.0软件对此次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s)表明此次研究中得到的计量资料,用X2检验此次研究中得到的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输血安全事故发生情况:两组患者输血安全事故主要为职业暴露、配血问题、输血传染病问题、输血前后消毒,观察组患者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的16.7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输血是临床医学上较为常见的操作。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输血前的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也发现了变化。临床上,输血质量的好坏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疗效。血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重点关注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加强对实验室的消毒杀菌工作,保证血液标本的安全性。临床输血操作中受血者易产生病毒感染,发生感染性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形成威胁。输血前控制好输血检验的质量,能够有效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产生。血型的鉴定主要为ABO、Rh血型,在血型实验室进行ABO血型的鉴定工作时,所有的操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密切观察血清血球比,如果患者自身存在蛋白异常、慢性肝病时,在进行血型检查时需要使用洗涤红细胞法进行鉴定操作;Rh血型相比于ABO血型的鉴定操作更加复杂,质量控制应更加严格,加强血型的鉴定质量,提高输血安全性。

交叉配血具有极高的临床检测意义,能够将ABO血型的不相容与系统外的抗体全部成功检出,在临床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操作规范非常严格,必须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临床上,凝聚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输血操作前,应对患者的基本资料与实验室检验的血液结果进行核对,确保患者能够正常输血,再进行输血操作,提高患者的输血安全性。本研究表明加强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结语

综上所述,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实施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输血安全性,减少输血安全事故的产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闵望先.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0).

[2]郭路生,蒋召志,任晓玲.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安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

[3]王东兰.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5):100.

[4]刘婧,李小莉.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J].吉林医学,2014(2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