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静压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锚杆静压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探讨

潘棋顺

身份证号码:44078219850909xxxx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锚杆静压桩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并介绍了一些常见病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锚杆静压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常见问题;防治对策

一、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许多早期建设的多层建筑甚至高层建筑因种种原因必须拆除,在其拆除的过程中,原先建筑物的基础桩对当前新兴建筑施工的影响也是无比巨大的,新建建筑物的基础施工时就要碰到原有建筑所遗留下来的各种桩型。这就使得当前建筑工程和建筑手段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其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提高,通常设计者往往为了安全和方便,废弃原桩基,重新设计新桩型。但是这样的施工就给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了麻烦,浪费施工效率和施工时间。对于原有桩基,只要慎重施工、合理利用,是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利用变废为宝的方式,提高其发展过程中工程造价和工期变更的方式。本文重点阐述了锚杆静压桩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技术措施,并介绍了一些常见病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以供同仁参考。

二、锚杆静压桩施工的工艺原理和操作要点

锚杆静压桩作为一种沉桩工艺,利用原基础底板或桩基承台及上部结构传递来的重量作为压桩反力。通过预埋的螺杆、反力架、千斤顶等压桩设备,将桩段从压桩孔处压入地基土中,然后将桩与基础连接在一起。从而提高加桩区域的承载力,达到阻止或减少沉降的目的。

(1)压桩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桩架安装→第一节桩就位→校正桩身垂直度→压桩――记录压桩深度,记录压力表读数→接桩→压桩→达到设计要求→送桩―→压桩结束→封桩。

(2)操作要点:

①压桩时反力架要保持垂直,并与锚杆锚紧。在压桩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拧紧松动的螺帽。②桩段就位必须保持垂直,使千斤顶与桩段轴线保持在同一垂直线上,不得压偏。当压桩力较大时,桩顶应垫4mm厚的钢板再进行压桩,防止桩顶压碎。控制好桩的施工段垂直偏差度。

③压桩施工不得中途停顿,应一次到位。如必须中途停顿时,桩尖应停留在软土层中,且停歇时间不超过24小时。

④压桩施工时应以设计最终承载力(压桩力)为主,桩入土深度(设计桩长)为辅加以控制。200×200桩(300×300桩)设计最终承载力不小于135KN(200KN),由油压泵压力表控制。

⑤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上节桩就位后应将插筋插入插筋孔,检查重合无误,间隙均匀后,上节桩吊起10cm,装上胶泥箍方可浇筑硫磺胶泥。熬制硫磺胶泥的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40℃~145℃,浇筑时温度不得低于140℃。待接桩中的硫磺胶泥固化后,才能继续施工。

⑥采用焊接接桩前,应清除桩身铁件表面铁锈。接桩采用叫∠56x4角铁,长340MM,接桩时上下桩应对直,桩端之间用铁片垫实。焊接长度、质量应满足规范要求。

⑦桩顶压到设计标高或达到设计承载力值时,对于外露基础承台面的桩头经设计单位同意后需进行切除。截桩时应有确保桩身质量的措施,严禁在悬臂情况下乱砍桩头。

⑧桩与基础的连接(封桩)是较关键的环节,必须认真进行。在封桩前,必须清除压桩孔内的杂物、积水及孔壁和桩面的浮浆,以增加砼粘结力。用掺有微膨胀早强外加剂(冬期施工时,可加入抗冻外加剂)的C30砼进行封桩,砼应捣实。

三、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前应对预制方桩的生产日期、截面尺寸、观感质量进行检查,预制方桩的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2)预制方桩下沉过程中应进行观测,重点控制导杆和预制方桩的垂直度,沉桩过程中的观测应一直进行,若发现异常应及时纠正,当预制方桩出现严重偏斜时,应把预制方桩拔出,重新施工,不可通过桩机水平移动来纠正桩位。

(3)预制方桩压桩时应在桩身标上标记,相应长度记入施工记录中。

(4)压桩时桩身必须保持垂直,倾斜度不大于1%。桩架固定必须安稳,压桩过程中发生摇动时应随时拧紧螺帽。接桩时先将四角点焊固定,然后对称焊接,桩段间的接头必须保证有相对的两条侧边满焊。焊接钢板采用低碳钢,焊条采用E43,铁件表面应清洁,上、下节桩之间缝隙用铁片填实焊牢,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大于1min。接桩节点弯曲矢高偏差小于1/1000L。及时做好压桩记录,千斤顶的每一行程结束时都应记下油压表读数。

(5)桩顶至承台面的距离不小于40㎝,一般也不大于50㎝。封顶砼施工时要尽量抽干孔中的积水,并将桩身周围的空隙用石子或黄砂填补密实,让桩顶外露5㎝左右,封顶砼强度应大于或等于桩身砼强度。压桩时两台机器应注意不能靠得太近,相距不应小于3米。桩基属于隐蔽工程,应对每根桩静压过程进行观测,做好详细记录,作为验收签证依据。压桩施工完毕后,检查桩位偏差符合规范要求,并对桩承载力进行检验,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建立监测网络系统,实现信息化施工。压桩顺序及进度由沉降观测数据确定,沉降大的部位先压桩,沉降小的部位后压桩,甚至不压桩。采用高精度水准仪监测基础沉降,用游标卡尺量测裂缝宽度变化,采用差异沉降法量测房屋倾斜。

四、施工监测技术要求、常见病问题分析及防治

在压桩施工期间,沉降监测每日进行1~2次。监测成果当日报给施工负责人,施工负责应根据监测结果分析施工效应,合理调整压桩位置、进度以及能及时处理施工中产生的常见病。

(1)压桩标高达不到设计要求

可能原因:勘察报告中的土层分布与岩土性能失真;千斤顶压力小或接桩等待时间太长,土阻力增大;多桩施工时,后面施工的桩因挤土效益造成土阻力增大等。

处理方案:保证勘察报告的质量,试桩时发现报告失真,应重新勘察;施工器械的功率、施工方法应符合要求;控制接桩时间,保证压桩过程的连贯。

可能原因:作业面不平,反力架水平度不符合;上下连接桩的表面偏差过大;多桩之间的距离太小,挤土相应大,水平土压力导致桩体偏位等。

处理方案:规范施工,保证作业面平整,反力架安装平直,轴线对齐,轴线偏差控制在合理范围。

(3)压桩时,两桩连接处裂开

可能原因:两节预制方桩表面钢板未清理杂质;焊缝施工不符合要求。

处理方案:压桩前将务必保证接钢板表面干洁;控制焊条质量,使用符合规格的电焊机,焊工持证上岗。

(4)桩身浮动:

可能原因:地基存在流砂、软土等不良地质条件。

处理方案:先对地基进行相应处理。

(5)沉桩过程中,挤土效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原因分析:虽为微型桩,但如果根数多,其沉桩过程中易产生挤土效应,影响周边建筑物。

防治措施:桩基施工时,优化施工程序,合理安排成桩流水线,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合理控制成桩速率,使挤土效应产生的影响降低。

五、结语

总之,锚杆静压桩加固基础施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方法简便,费用节省等优点,应用于建筑桩基础加固补强工程中,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同时随着建筑物加固改造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快速发展,其施工工艺和质量技术措施将更加成熟,在今后同类工程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GB50202-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ZJQ08-SGJB006-2007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

[3]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