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裂缝主要因素及施工处理吴俊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1
/ 2

建筑混凝土裂缝主要因素及施工处理吴俊云

吴俊云

身份证号码:44092319921119XXXX

摘要: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防止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出现,必须要加强对混凝土裂缝原因的控制,从而增强建筑工程自身的安全性、耐久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今后在混凝土裂缝的治理上将会有更多有效的办法,从而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提升,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基于此,以下对建筑混凝土裂缝主要因素及施工处理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因素;施工处理

引言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时,混凝土裂缝对其施工质量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必须对其进行科学控制,确保能够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继而更高程度的保障工程质量,使其更好的满足现代人生产生活需求,为了进一步明确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时,如何更为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裂缝,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1混凝土施工中裂缝造成的危害

1.1降低建筑整体强度

混凝土裂缝会直接导致工程整体强度降低。目前建筑工程大都是钢混结构,一旦混凝土出现裂缝极有可能会让内部的钢筋裸露,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会不断侵蚀和氧化钢筋,同时也会侵蚀混凝土内部。这就会导致钢筋腐蚀,混凝土变质、软化,从而使得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大幅降低,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混凝土的裂缝会进一步扩大,严重损害工程质量。

1.2造成工程结构变形

混凝土裂缝出现后,随着空气中的水分不断侵蚀,裂缝会不断的变化,就会造成裂缝截面部分的中轴会逐渐往上移动,裂缝会越来越大,进而导致工程结构的变形程度也会越来越大,对工程造成极大影响。

2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2.1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原因

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混凝土一般是由水泥和粗细骨料混合而成的。有时,也会加入水泥、钢筋、沙粒等其他物质来进行对混凝土作用的调整。而对材料选择的不科学与不合理就会导致混凝土最终的呈现结果未能尽如人意。在材料的选择上,必须要严格遵守设计师的设计结果来进行选材,尽量选择稳定性强的水泥,选择碱性小的粗细骨料。更要选择具有抗裂性强与渗透性强的材料,也要控制材料中的含泥量,避免完工之后形成“豆腐渣工程”。

2.2混凝土自收缩

混凝土由湿到干的凝结、固化过程,温度、体积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这个过程会产生自收缩。当内部固化过程产生的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实时抗拉应力时,裂缝就会产生,很难避免。我们一直强调“补偿收缩”,想尽一切办法,但理论和实际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1.2温差对于日夜温差较大的地区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来说,温差超过25℃以上,结构会因此产生不规则、不可预见的结构裂缝。1.3其他如45°角裂缝。对于增加了角部放射筋的阳角来说,同样会出现这种裂缝,在工程实例中甚至出现过同一角部三道45°角裂缝。

2.3混凝土结构设置不合理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需要对混凝土的结构进行配比,然后做好合理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后续施工的有效性,也能够进一步强化施工质量,否则很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出现裂缝。施工之前设计人员未能够按照具体的地理环境以及周围的施工环境做对比勘察分析工作,环境掌握不合理就可能导致施工产生问题。设计和施工都需要进行勘察,了解负荷和地基情况,做好差异性的分析工作,另外对于建筑结构深层次把握,但是实际施工中还欠缺较多的不均匀沉降了解和方位的平移分析,难以保障混凝土施工的有序进行,自然裂缝问题就会发生。

2.4混凝土工程进行的环境与配制原因

在生活中,无论什么材料都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混凝土作为特殊材料也不会避免这种问题。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温变应力在超过它本身的控制能力后,就会产生裂缝,并且在建筑过程中,在浇筑建筑时,由于浇筑的面积过大,会使外面的温度扩散过快,而里面的温度不易扩散,导致在阴雨天发生湿热的问题,产生腐蚀混凝土的问题,从而导致裂缝。在进行混凝土建筑过程时,配制建筑原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水和石灰石的配比结果是保证配制质量的重要条件。

3建筑混凝土裂缝施工处理措施

3.1原材料的选择

通常在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中对于混凝土的需求量比较大,所在在选择混凝土原材时必须要严格把控,确保混凝土原材的质量,不能只注重价格而忽视混凝土的质量。在进行具体的选择是应参考当前工程的类别、当前工程项目的用途以及工程项目的其他要求,首先要具备相对较强的稳定性,其次对于外部环境(比如湿度、温度等)的适应能力也要有较高的要求。针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应聘请专业人士参考当前工程项目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对于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给出专业的意见。优良的原材料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施工单位要予以高度重视。

3.2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

在浇筑混凝土时,浇筑质量是后期工作开展的必然保障,必须对其加强重视,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深入施工现场,基于构件截面和现场操作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坍落度的科学设计,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基于现场施工情况科学调整原料配比。与此同时,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要确保在完成浇筑24小时过后,吊运少量小型材料,在进行吊运作业,需要保证轻拿轻放,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散。在完成浇筑作业的第三天,便可以对楼墙体和楼面模块正常展开支模施工。在搭设吊卸放材料和支撑架之前,需要进行模板支架刚度和立杆密度提升策略的合理制定。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更为有效的结构设计,为了进一步控制混凝土表面所产生的收缩裂,需要在承台表面进行钢筋用量的合理布置,确保其合理性。仅仅增加钢筋数量很难最高程度避免出现裂缝,可以对其整体性进行有效加强。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基于温度要求将水平施工缝分块,并对其进行连接方式的合理设置。

3.3科学有效的混凝土配合比

按照混凝土工程的基本施工要求,要尽量使用一些低水化热的水泥材料,例如,可以选择矿渣硅酸盐水泥,若是粗骨材料就可以选择在0.005米到0.04米之间的连续性的配石,减少其中的含水量。混凝土配比还需要采用高粉煤灰,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多方面的设计,严格控制配比并且争取在配比之后让其质量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让混凝土设计满足一定的需求,混凝土本身具有高强度还有低热度的特点,那么在施工上就需要按照这些特点进行适当的配比,必须严格地遵守相关标准,确保配比计量是非常准确的,也能够保障设计的合理性,争取更好地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

3.4温度裂缝的防控措施

首先要从材料的选择方面进行控制,确定好水泥材料的型号,降低温度应力的产生,从源头上防止裂缝的发生。其次,为了协调水泥的水化热反应,可以在材料中加入适量的粉煤灰,对温度进行控制。最后,也可以在整体结构中添加一定的外加剂,起到保湿效果,降低水化热产生,通过对混凝土构件内部温度的合理控制,可以降低温度裂缝的产生,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构件质量。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的核心建材混凝土的质量对建筑的寿命有显著影响。混凝土不合格,轻则导致建筑质量下降,重则导致房屋坍塌、人员伤亡。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混凝土引起足够重视,应当密切关注其裂缝情况,及时处理,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出现,降低混凝土裂缝概率,保证施工质量达标。

参考文献:

[1]陈立军.建筑混凝土裂缝主要因素及施工处理[J].居舍,2019(17):4.

[2]戴广强.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及处理[J].城市建筑,2013(04):126.

[3]王瓒.浅谈建筑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01):40-41.

[4]柯松.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J].低碳世界,2014(21):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