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结核病筛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寄宿制学校结核病筛查分析

李英强

李英强(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51530)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8-0134-01

【摘要】目的赵县寄宿制学校学生。方法首先对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检出阳性学生2188人,检出病人38人,结论通过加强结核病宣传、部门认知、制度落实减少学校结核病防治。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结核病筛查防治

2006年3月份,县医院报告在高考体检中发现有多例可疑肺结核病人,为防止结核病在学校学生之间的传播,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管理。随即我县疾控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县所有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进行了结核病筛查(PPD实验)。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以赵县寄宿制学校的2596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小学生六年级1638名,初中学生7045名,高中学生17277名。

1.2方法

结核菌素试验(PPD)检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非检出结核病。对儿童、少年及青年的结核病诊断有参考意义。不能区分自然感染或是卡介苗接种的免疫反应。实验方法: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_-RT23)。左侧前臂屈侧中上部1/3处,0.1ml(5IU)皮内注射,48—72小时观察及判断结果。结果判定:测量硬结的横径及纵径,平均直径(横径+纵径)/2。<4mm为阴性,5—9mm弱阳性,10—14mm阳性,>15mm或虽<15mm但局部出现水泡和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2结果

2.1在25960名学生中PPD实验反应≥10mm的学生2188名,阳性率8.43%,其中强阳性反应学生1468人,强阳性率5.65%,通过进一步复查,查出肺结核患者38名,患病率146∕10万。

2.2不同学龄段的学生PPD阳性反应率及病人检出情况:见附表。

不同学龄段的学生检出率比较:小学生六年级1638名学生中检出阳性学生21人,阳性率1.3%(其中检出强阳性学生8人,强阳性率0.49%),未检出学生结核病人。初中生7045名学生中检出阳性学生215人,阳性率3%(其中强阳性学生149人,强阳性率2.11%),初中学生中检出结核病人1人,结核病人检出率0.01%.高中17277名学生中检出阳性学生1952人,阳性率11.3%(其中PPD强阳性学生1311人,强阳性率7.59%),高中学生中检出结核病人37人,病人检出率0.21%。

3讨论

3.1结果分析

阳性率比较:平均阳性率8.43%,高中(11.3%)高于初中(3%)和小学,初中高于小学(1.3%),且差异明显。

病人检出比较:小学未发现病人,初中检出率0.01%,高中检出率0.21%,病人检出率差异明显。

3.2原因分析

通过对我县三个学龄段学生的结核病筛查,发现高中学生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初中和小学,

3.2.1本身原因

学生是结核病的高危易感人群,由于年龄的增长,接触社会的也逐渐增多,这样就无形之中增加了结核病的感染的机会

3.2.2学校原因

现在寄宿制学校的班级容量严重超员,空气流通不畅,卫生环境不容乐观。另外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学校结核病防治规范(办法)但是学校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还是缺乏重视,各项防控及检查制度未按要求落实。

3.2.3结防机构缺乏对学生人群的警惕性:

结核病控制机构对学校结核病不重视。对就诊的7-23岁之间的结核病人未询问是否为在校学生。这样就增加了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机会。

3.2.4职责不清监督不到位

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对学校结核病管理没有明确的分工管理机制,监督机制不到位。在管理和督导上互相扯皮不能正常的开展、落实各项工作。

4建议

4.1建立相对良好的周边环境和相对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

4.2学校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协作切实做好学生的体格检(尤其是新生入学的结核病筛查)。入学后坚强对学生身体状况的追踪随访。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及晨检制度,

4.3结核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讲的并学生纳入正规督导管理方案进行管理,使其规律用药早日康复,对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学生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取预防性用药,避免新病例的发生。结防机构还应做好强阳性学生的后期复查工作。

4.4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努力改善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抵抗疾病能力,降低校内结核病的患病率。加强学生传染病知识培训,提高学生的防病灭病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