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张伟伟王春雷

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通市2262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业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建筑业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随着市场的饱和,对建筑业来说,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公司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选择了减少成本投资和加快项目的进度。许多建筑工程队忽视了安全管理。这种疏忽是非常严重的。建筑施工完成后,投入使用的建筑物会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造成巨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更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在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经济效益也需要建立安全保障。

关键词: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

导言:根据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如何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提高标准化管理的可行性,是一个值得探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降低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企业的质量和安全性,有必要通过安全标准化管理意识的培训和有趣的活动来深化安全标准化的宣传和渗透。达到提高施工人员自觉意识和安全意识的目标。

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

1.1长期性

建筑工程规模大,周期长,需要不同类型的工程之间转换,人员变动频繁。安全规范管理模式的实施应覆盖整个工程部门,从项目经理到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安全标准化管理教育的实施是不间断的,它必须贯穿整个项目的建设,突出项目的长期性。

1.2变化性

施工期间,施工项目将受到地质水文、季节气候、人文环境、交通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进度的变化,影响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此外,大多数工程项目都是露天进行的,不仅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而且也是为了应对建筑计划和组织设计的季节性变化,突出了可变性的特点。

1.3复杂性

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施工工序复杂,需要土建、水电、安装、装饰等多个专业的配合。以钢筋混凝土工程为例,施工中包括钢筋、模板、脚手架、起重、运输等工作内容,安全管理的实施,要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分析,以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从而凸显出复杂性特点。

1.4全面性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涉及到很多内容。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始终以人员、材料和行为为核心,实现管理规范化。一是在人事管理方面,看施工作业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规程,符合标准范围;二是在材料管理、检验材料质量、机械设备性能等方面,检查办公设施,临时宿舍安全标准;第三,在行为管理方面,要发挥项目经理、安全部长、主管的作用,从上到下逐层落实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内容,突出综合特点。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还处于空乏期,主要的方式还需要借鉴海外发达国家的方式,经过我国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我国已经出台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准则》、《安全生产法》、《施工企业安全评价标准》等明文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建筑安全独立管理理论基础的不足,但现阶段这些文件仍然不能满足建筑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对企业而言,企业不重视建筑安全的标准化管理。许多工作重点已经严重偏离了安全管理。一些安全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奖惩和问责制度。健全的组织结构是保证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施工工作需要分清责任和职责。每个部门的主管都需要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一些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经营行为和为提高经济效益而恶意降低成本投资的行为受到严厉处罚,其侥幸心理受到教育。安全工作要全面推进,让基层工作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重视安全问题,让安全标准化工作深入人心。加大处罚和激励力度,完善问责机制,提高员工自身安全保护意识。

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3.1树立建筑安全化管理的管理理念

为了建立一个更适合建筑安全的规范管理模式,我国许多学者已经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一般来说,建筑公司必须进行日常的建筑工作。严格参照有关部门制定的生产规范和操作方针,结合施工环境和工程特点,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创新。不仅要通过专业分析与实地考察制定出一系列完善标准,还要将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管理方案转换成文件,宣贯并下发到每个员工手中,从根本上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进而保障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根基稳固。

3.2全方位控制施工项目

有效的项目控制包括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等方面。这些因素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否取决于其对项目目标的控制以及项目进度和成本的使用。在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中,影响施工项目施工的因素很多,包括施工人员、施工现场、施工材料、施工图纸设计等。各施工环节之间的连锁关系也成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制约因素之一。

3.3明确检查标准,严格现场管理

建筑施工是由操作、检查、现场等各个环节组合而成,各环节之间又相关关联,只有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构成安全标准化活动。各个班组要对现场设施建设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及时的维修与保养,保持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标准化进行管理,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3.4信息共享,安全管理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先进施工技术和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中,不仅大大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效率,而且保证了施工质量,同时也进一步实现了建筑信息和建筑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完善建筑信息安全标准化管理。同时,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应用,也可以实时监控施工进度、验收标准、设备运行状况、施工过程和原材料运输。

3.5评价体制的标准化

施工项目安全验收结果的评价是评价体系的标准化。这一评估系统的标准化包括对安全小组组织的检查、对安全管理的检查以及对安全的监督和测试。此类评估工作的主要责任人是施工企业单位本身,企业本身需要对上报的安全管理方案进行审核,并对方案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并针对实际情况作出相应改进,加深对安全标准化成果的认识。发现问题后,管理部门必须及时纠正,并要求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整改。

3.6安全防护标准化管理

施工前,作业者一定要经过培训才可以获得上岗证,编制临时的用电设计,对施工现场用电区域进行维护。项目建设当中应用脚手架、防护网根据规定进行设置,另外,建筑外侧要按照规范悬挂安全网进行封闭,高空作业一定要将安全带系好,通道口、电梯井口以及楼梯口等地方,综合具体情况设置好防护棚、防护门或者是防护栏杆,有必要的加装安全网,设置标识起到提醒的作用。必须将安全防护设施拆除或者改变的时候,一定要施工负责人同意之后,提前将替代的安全措施做好,完成作业后立刻恢复安全防护措施。

3.7组织机构标准化

改进管理组织,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筑安全标准化的管理,全面负责安全标准化工作,设立安全监督部门,直接对项目经理负责,其成员由企业或者项目部门任命,所有安全标准化管理负责人应当取得安全生产评估证书,经岗位认证,并接受定期的继续教育和相关培训;按照《建设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部门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安全责任制度的,应当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组织实施工作,打破标准化目标,对个人实施,明确安全责任,消除事故隐患,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努力保障安全生产和文明建设。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付工作,做好安全防护、检查和验收工作。设立专职安全主任,协助项目经理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变化性、全面性的特点,管理内容包括组织机构、现场管理、安全信息、安全防护、评价机制五个方面。针对目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应该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激励机制,以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推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楠.简析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J].价值工程,2018,(3):23-24.

[2]高志莉.关于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9):2054.

[3]欧阳斌.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7,(2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