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与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与预防

赖流庆马莉

赖流庆马莉

重庆市九龙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00039

摘要:目的:探究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区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大便做标本,检测样本病原微生物,分析急性腹泻婴幼儿发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70例急性腹泻患儿中共有41例阳性患儿,占58.57%。经年龄分组发现,18例0个月-5个月患儿中9例呈阳性,占50.0%;21例6个月-1岁患儿中17例呈阳性,占80.95%;31例1岁以上患儿中15例呈阳性,占48.39%。由此可见,6个月-1岁患儿阳性检测率最高。急性腹泻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包含轮状病毒、沙门菌属、腺病毒、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等,其中占比最大的为轮状病毒,达41.43%;其次为腺病毒,达18.57%。结论:在治疗急性腹泻婴幼儿时检验病原微生物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有利于临床按此提出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对减少婴幼儿急性腹泻发生率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预防措施

急性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多与患儿肠道发育不成熟、免疫低下导致病原菌侵入胃肠道有关。一旦患儿急性腹泻发作,可导致患儿严重脱水,紊乱体内水电解质,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因此应强化小儿急性腹泻治疗前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我区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行病原微生物的研究,探讨检验结果与病原微生物情况,进而按此采取针对性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区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检查均确诊为急性腹泻,且已排除早产儿、心功能障碍及营养不良患儿。其中,38例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年龄1个月-2岁,平均年龄(1.3±0.3)岁;18例0个月-5个月患儿,21例6个月-1岁患儿,31例1岁以上患儿。我区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且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悉本次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患儿入院后,由专科护士负责以吸管采集患儿3ml新鲜大便,并送至实验室行相关检验。通过玻璃凝集法检验患儿大便内大肠埃希菌、志贺菌;通过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盒检测患儿轮状病毒。

2结果

2.1不同年龄段患儿病原菌临床检验结果

经临床检验,70例急性腹泻患儿中共有41例阳性患儿,占比达58.57%。经年龄分组发现,18例0个月-5个月患儿中9例呈阳性,占50.0%;21例6个月-1岁患儿中17例呈阳性,占80.95%;31例1岁以上患儿中15例呈阳性,占48.39%。由此可见,6个月-1岁患儿阳性检测率最高。见表1。

表1不同年龄段患儿病原菌临床检验结果

2.2急性腹泻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

经检验,70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包含轮状病毒、沙门菌属、腺病毒、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等,其中占比最大的为轮状病毒,达41.43%,其次为腺病毒,达18.57%。见表2。

3讨论

作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急性腹泻可导致患儿食欲不佳、大便次数增多,进而影响患儿发育,甚至导致患儿死亡[2]。研究认为,婴幼儿腹泻与病毒、真菌、细菌感染有关,因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易造成临床误诊或漏诊,进而使患儿措施最佳治疗时机,致使患儿死亡率增高[3]。因此,一旦家长发现患儿出现腹泻情况后,应立即送院行检查治疗,患儿在检查时应重点检验其新鲜粪便标本,以检测患儿病菌类别,以帮助临床治疗确定治疗方案。本文研究中,70例急性腹泻患儿中共有41例阳性患儿,占58.57%。其中,6个月-1岁患儿阳性检测率最高,占80.95%。可见,6个月-1岁患儿最易发生急性腹泻。这是因为,5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体内含有大量分泌性抗体,可帮助婴幼儿机体抵抗病毒侵入,而随着年龄增大,分泌性抗体不断降低,就会增大婴幼儿感染几率,进而导致急性腹泻[4]。因此,为避免患儿出现急性腹泻,应从临床到患儿家属从给予最大力度预防,以免病情影响患儿发育。这就需要临床及患儿家属从几下方面积极进行预防:(1)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内含有大量分泌性抗体,可帮助婴幼儿抵抗病菌侵入;同时,应避免在夏季断乳,因夏秋季为急性腹泻高发季节,期间应尽可能保持母乳喂养,以免婴幼儿应饮食种类改变而诱发急性腹泻;应在母乳喂养同时适时、适量添加辅食,合理喂养,乳食勿过饱,勿进难消化食物[5]。(2)讲究饮食卫生,严控水源,家长应做到为婴幼儿准备食物前及便后洗手,并及时对食具进行消毒。(3)应注意气候、气温变化,及时添减衣被,以免婴幼儿因温差过大或气候变化而受暑或着凉引发急性腹泻。(4)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5)若患儿出现急性腹泻情况,应注意控制饮食,适当减少乳食,频繁呕吐者应禁食8~12小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少量易消化的食物。

综上所述,在治疗急性腹泻婴幼儿时检验病原微生物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更利于降低婴幼儿急性腹泻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宋丽华.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的效果分析及预防的相关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1):92-93.

[2]段金花.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体会[J].健康前沿,2016,23(2):173-173.

[3]张韩,何先伟,任静.不同性别和年龄小儿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8):880-883.

[4]郑国荣.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120例效果分析及预防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3):112-112,116.

[5]朱丽娟,陆军,邹婷婷,等.导致0~5岁婴幼儿发生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5):64-65.